论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摘要】: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外资流入我国的年均增长率28.9%。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本流入国,并于2002年超过美国。从外资结构上看,FDI占全部利用外资的比重逐步上升,自1993年起一直保持在7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的出口额飞速增长,从1983年的222.3亿美元到2004年的5933.6亿美元,22年间增长了26倍多,平均年增长率为16.1%,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来出口增幅呈高速增长的态势。此外,我国出口的产品结构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出口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从1993年的77.5%上升到2003年的92.1%,呈现出明显的升级趋势。那么FDI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到底关系如何?这是关系到我国有关政策制定和实践的重大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于FDI对出口贸易的影响问题在学术界由来已久。比较早的像萨谬尔森(Samuelson,1949)和蒙代尔(Robert Mundell,1957),他们认为FDI会替代投资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因此会削弱东道国的出口贸易,日本学者小岛清(Kiyoshi Kojima)则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而且这场争论还在进行之中。但这些研究大都是关于FDI对出口贸易总量影响的研究,比较单一,与目前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基于此,笔者认为FDI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本文围绕我国FDI和出口的情况,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总量、结构和出口竞争力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证,最后对实证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诚然,正如本文提出的理论,FDI对出口的影响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这个系统包括很多方面,是一个涉及领域宽泛、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实务性的课题。由于本人的水平和研究的篇幅所限,本文只是涉及到很窄的面,只能说是一个引子,希望能够产生“抛砖引玉”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