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热带东部低山丘陵地形梯度上植被的分异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
【摘要】:植被格局的空间差异和特定的地形构造密切相关。地形通过地貌过程,对植被产生直接作用,同时,通过形态的变化控制光、热、水和土壤养分等资源因子的空间再分配,对植被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在同一气候区,地形是影响植被格局的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湿润的丘陵地区本身是主要被水侵蚀而形成的包含各种干扰频率的生境复合体,是一个从小流域角度来研究植被与地形的关系的理想单元。中亚热带地区是中国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其东部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要地貌类型,这是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也是人为影响最强的地区。其植被往往在人为干扰和生境的双重梯度上表现出很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研究选择浙江东部低山丘陵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引入起源并发展于日本温带地区的丘陵地多级地形分类体系,在地形识别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植被及相应的环境因子,如土壤理化性质、林内光照和温度等的调查与分析,从地形-植被相关性着手,在小地形、微地形以及群落内部等不同尺度上研究其丰富的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主要结果如下:
1)此次研究在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共确认出7个微地形单元,顶坡(Crest slope,CS)、上部边坡(Upper sideslope,US)、谷头凹地(Head hollow,HH)、下部边坡(Lower sideslope,LS)、麓坡(Foot slope,FS)、泛滥性阶地(Flood terrace,FT)和谷床(Rive bed,RB)。这7个微地形单元可通过侵蚀前线(Erosion line)被归为上部坡面(Upper hillslope area,CS,US,HH)和下部坡面(Lower hillslope area,LS,FS,FT,RB)2个小地形单元,从而构成中尺度的低山丘陵地形单元。
2)土壤含水率上部坡面沿CS向HH递增,而后在下部坡面向FT递减。而土壤养分上部坡面,特别是CS和US优于下部坡面各微地形单元。林内光照强度下部坡面各微地形单元除RB外,均低于上部坡面。林内温度在沿山脊到沟谷包含3个微地形单元的样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3)依据各微地形单元的物种组成,可以将其划分为2组,即上部坡面和下部坡面,与通过侵蚀前线划分的结果一致。依据物种在这2个小尺度地形单元的分布
|
|
|
|
1 |
侯学煜;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位[J];植物生态学报;1964年02期 |
2 |
刘树华,辛国君,陈荷生,冯金朝,刘元波,刘立超;沙漠人工植被和流动沙丘的小气候特征观测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4年01期 |
3 |
罗哲贤,余晖;植被区面积对局地气候影响的数值研究[J];甘肃气象;1995年02期 |
4 |
陈世雄;沙坡头地区铁路两侧流沙上人工植被的生态效果[J];中国沙漠;1983年04期 |
5 |
吴勇,苏智先;九顶山东坡植被区系垂直演替特征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
6 |
石丰登;程振波;石学法;吴永华;李小艳;张玉兰;鞠小华;;南黄海CJ08-185柱样大西洋期以来的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06期 |
7 |
盖京苹,刘润进,李晓林;山东省不同植被区内野生植物根围AM菌的生态分布[J];生态学杂志;2000年04期 |
8 |
张小由;裸沙地上建立人工植被后的若干小气候效应[J];中国农业气象;1995年02期 |
9 |
张晓丽;彭林;;青崖寨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其区系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1期 |
10 |
王莹莹;赵振兴;;有低矮植被覆盖的河道水流特性试验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11 |
曾宪锋;秦皇岛植被概况及植被区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
12 |
王森林;刘幸红;闫理钦;宋光新;王爱东;谭玉屏;;山东野生高等植物各区分布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6年04期 |
13 |
朱红钧;赵振兴;韩璐;;有植被的河道水流紊动特性模型试验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
14 |
李训强,王汉杰;农林复合系统生态边界层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J];应用气象学报;2000年01期 |
15 |
屠玉麟,李久林;贵阳市植被区划[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
16 |
温秀卿,杨改河,王得祥,任广鑫;江河源区植被分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7 |
王仁卿;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植被的比较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84年01期 |
18 |
单金有;;火山群上的植被[J];生命世界;1989年03期 |
19 |
何顺志;;贵州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方向[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85年03期 |
20 |
梁林恒,周幼吾;大兴安岭阿木尔森林火灾区积雪分布特征调查[J];冰川冻土;199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