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原子束的静磁聚焦及其芯片原子透镜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原子透镜的研究背景及其最新的进展情况,就形成各种原子透镜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质和特点进行了分类介绍和综述,并对不同原子透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其次,讨论了原子透镜在原子显微镜、原子探针、原子刻印、光栅制作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此外,还介绍了原子芯片的实验研究情况及其最新进展。
本文提出了两种新型的原子透镜方案。一种是利用L型载流导线形成方形线圈及其列阵来产生可控制的微型原子磁透镜的新方案。在方形线圈中,由于导线电流的特殊排列,在导线周围的空间内产生了类似于永久四极磁铁形成的四极磁场分布,经过理论上的分析和计算,发现该装置可以实现原子透镜的功能。接着,对~(87)Rb原子云和冷原子束分别通过单个微型磁透镜和透镜列阵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经典的Monte-Carlo模拟,并且对原子的轨迹进行了追踪,获得了焦距、焦斑半径与电流的函数关系,证明了可以通过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来实现对微型磁透镜焦距以及焦斑半径的连续调谐。
另一种是利用圆形载流导线形成可控制的微型原子磁透镜及其列阵的新方案。首先,利用单个圆形载流导线形成单个微型磁透镜,计算了聚焦磁场的强度及其梯度的空间分布,并且模拟了单个圆形载流导线对~(87)Rb原子束的聚焦过程。然后,我们将它推广到一维和二维列阵,计算了1D和2D圆形导线列阵的磁场强度和梯度分布,并模拟了2D圆形载流导线列阵对冷原子束的聚焦过程。最后,讨论了在实验上实现微型磁透镜及其列阵的可行性,并讨论了它们在原子芯片上的潜在应用,例如将冷原子装载到微型的阱或者是物质波波导中,甚至可以将超冷原子或BEC装载进蓝失谐中空光束构成的2D光学晶格中。而且,本方案还可以用于实现二维的原子刻印。
|
|
|
|
1 |
柯敏,李晓林,王育竹;用原子芯片操纵中性原子[J];物理学进展;2005年01期 |
2 |
Phlip Ball,刘道军;原子芯片和量子计算机[J];世界科学;2000年09期 |
3 |
江兴;;我国首次实现原子芯片上的BEC[J];半导体信息;2009年03期 |
4 |
何明,王谨,涂鲜花,谌维浩,江开军,周欣,李若虹,李可,詹明生;集成原子光学:原子芯片[J];物理;2003年06期 |
5 |
Ron Folman
,侯春风;掌握原子的“语言”[J];世界科学;2002年06期 |
6 |
;我国首获原子芯片上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9年01期 |
7 |
;上海光机所芯片BEC研究取得重大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1期 |
8 |
;物理学进展 第25卷 总目录[J];物理学进展;2005年04期 |
9 |
石涛;颜辉;杨国卿;王谨;詹明生;;数字信号在原子芯片中的应用[J];物理学报;2009年03期 |
10 |
纪宪明,印建平;集成原子光学及其原子芯片[J];物理学进展;2005年02期 |
11 |
许雪艳;陈海波;;原子全息术的应用[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12 |
李晓林;柯敏;颜波;唐九耀;王育竹;;利用原子芯片上Z形磁阱囚禁中性~(87)Rb原子[J];物理学报;2007年11期 |
13 |
;我国实现芯片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J];广西科学;2008年04期 |
14 |
胡建军,印建平;中性原子的磁囚禁技术及其最新发展与应用[J];量子电子学报;2003年03期 |
15 |
Ed Hinds,侯春风;原子磁芯片与量子回路[J];现代物理知识;2003年04期 |
16 |
纪宪明;陆俊发;沐仁旺;印建平;;一种新颖的全光型表面原子(分子)漏斗[J];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
17 |
徐震;魏荣;王育竹;;微重力环境下冷原子物理及其应用[J];物理;2008年10期 |
18 |
;其他[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8年02期 |
19 |
;科研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年01期 |
20 |
高;;我国高频势阱原子波导研究获重大进展[J];化学分析计量;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