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长江口不同辐照和氮、磷浓度水平下浮游植物营养盐吸收动力学及生长变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在长江口水域进行的现场受控培养实验,对长江口浮游植物种群特征以及对不同浓度氮、磷和不同光照梯度耦合作用下长江口浮游植物营养盐吸收动力学和生长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浮游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速率主要受光照的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氮、磷的吸收速率明显增加;在暗环境下,营养盐因释放而略微上升;加富营养盐对氮、磷的吸收有影响,但不显著,基本上随着添加营养盐的增加,吸收速率增加,在超过一定浓度值后,加富营养盐使吸收速率呈下降趋势;亚硝酸盐和铵盐变化均不明显;光照对各系列中氮、磷吸收绝对量也有影响:低光照下,氮、磷吸收绝对量小于Redfield吸收系数16,而高光照下这个比值较为接近于16;另外pH值也随光照增强而增大。
2.对以叶绿素a为代表的生物量变化拟合得到的比生长速率分析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比生长速率不断增大,现场光强对浮游植物没有抑制作用。磷加富系列比生长速率最大值出现在磷浓度为1-2μM之间,最佳氮、磷比为20-30之间,而氮加富系列比生长速率最大值出现在氮浓度为20-25μM之间,最佳氮磷比为30-40之间。
3.磷加富系列:聚球藻在60%现场光强下生长最佳,而微微型真核生物在80%现场光强下生长速率最高。氮加富系列:聚球藻在80%现场光强下生长速率最高,而微微型真核生物在培养初期(前三天)80%现场光强下生物量最大,但在现场光强下,培养结束时生物量最大。以上两类浮游藻类均在不同的光强下达到自己最大生长速率。聚球藻对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的氮、磷营养盐也有较显著的响应,高N/P比时,80%现场光强下有利于生长,低N/P比时60%现场光强下有利于生长。
4.异养细菌的生长和藻类生长趋势有一定相关性,100%现场光强下,异养细菌生长最旺盛,而暗环境下生长速率最低。培养结束时,暗环境下,C/N比值较低。20%现场光强下叶绿素a浓度略有增加。40%现场光强至现场光强下,C/N比值,C:Chla都较为接近,分别约为5.6,55左右。
5.暗环境情况下异养细菌碳贡献率达60%。而在低光照下,syn和euk生长速率较高,碳贡献率明显增加。在光照较强的情况下,nano和micro成为培养中的优势种,对碳生物量贡献率最大,培养结束时占到整个碳贡献率的80-90%以上。
|
|
|
|
1 |
胡明辉,杨逸萍,徐春林,J.P.哈里森;长江口浮游植物生长的磷酸盐限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9年04期 |
2 |
周淑青;沈志良;李峥;姚云;;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及邻近水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2007年06期 |
3 |
方涛;李道季;余立华;高磊;张利华;;光照和营养盐磷对微型及微微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
4 |
裴绍峰;沈志良;;长江口上升流区营养盐的分布及其通量的初步估算[J];海洋科学;2008年09期 |
5 |
全为民;沈新强;韩金娣;陈亚瞿;;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氮、磷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研究[J];海洋科学;2010年03期 |
6 |
侯继灵;张传松;石晓勇;陆茸;王修林;;磷酸盐对两种东海典型赤潮藻影响的围隔实验[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
7 |
刘学海;袁业立;乔方利;;完整物理过程下南黄海浮游生态动力学数值研究Ⅱ.结果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2期 |
8 |
赵冉;白洁;孙军;王丹;何青;;2006年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J];海洋湖沼通报;2009年02期 |
9 |
林峰,许清辉,黄江淮,陈维芬;东山湾海水中活性硅酸盐的分布特征[J];台湾海峡;1993年01期 |
10 |
关许为,陈英祖,杜心慧;长江口絮凝机理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1996年06期 |
11 |
王勇,焦念志;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上行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0年10期 |
12 |
袁兴中;长江口湿地的分级、分类保护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1年07期 |
13 |
张莉莉;李九发;;长江口拦门沙研究情况综述[J];上海水务;2001年02期 |
14 |
于东生,田淳,严以新;长江口水流运动特性分析[J];水运工程;2004年01期 |
15 |
吕晓霞,翟世奎,于增慧,张怀静;长江口内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J];海洋通报;2005年02期 |
16 |
王艳姣,张鹰;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水体遥感测深方法研究[J];海洋工程;2005年04期 |
17 |
左书华;李九发;万新宁;沈焕庭;付桂;;长江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泥沙研究;2006年03期 |
18 |
彭欣;宁修仁;蔡昱明;郝锵;;浮游植物生长上行效应的研究进展[J];海洋学研究;2006年03期 |
19 |
李云;李道季;唐静亮;王益鸣;刘志刚;丁平兴;何松琴;;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与变化[J];环境科学;2007年04期 |
20 |
张凤英;庄平;徐兆礼;王云龙;朱江兴;;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J];生态学杂志;200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