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
【摘要】:学生发展是知识教学的根本指向。学生发展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它随着时代、社会以及人发展的需要而发生改变。笔者认为,现时代我们国家所需要的学生发展是协调发展、自主发展和持续发展。
知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当然不可忽视知识的重要作用。学校教学通过知识来使学生获得发展,但是知识对学生的发展发生什么样的作用,还取决于我们在什么意义上来理解知识。以往,我们主要是在认识论的意义上看待知识,知识仅仅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满足物质功利需要的工具),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这就是知识与学生发展的外在关联。如今,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拓展,我们逐渐发现,认识论并不是研究知识、真理问题的惟一视角,我们还可以从存在论(生存论)的角度来研究与探讨知识、真理的问题。这其实也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此看来,知识就不再只是人的认识问题,而且是人的存在问题。从存在论(生存论)的意义来看待知识,知识融身于人的存在过程,确证着人的存在,在不同的层面上改变着人的存在,促进着人的生成。这就是知识与学生发展的更深层次的内在关联。在存在论(生存论)的视野下,知识的价值观、知识的性质观和知识的获得观,都参与、促进着学生的发展。
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也就是去成为一个人。为了促进学生作为人的生成,教师应确立新的教学观。我们从人的生成所需要的要素出发,提出新的教学观的三重内涵。首先,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改造、自主发展的实践活动。其次,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建构与世界的生活关系的活动。最后,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与知识建立意义关系的活动。自我是个体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有了这一力量的支撑,学生个体就可能去建构与世界的生活关系,去建构与知识的意义关系。世界、知识都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资源,它们最终都要被纳入到个体作为整体的人的生成过程中去。
为了实现学生发展,除了在观念层面上有所改变之外,我们还应在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领域实现变革。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内在自然,尊重、适应并激发它们,与学生的自然发展过程相合作;在教材方面,应重视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内容,应根据知识的性质和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设计教材,应使知识以“动姿化”的方式存在于教材之中;在教学评价方面,应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