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中流畅状态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干预
【摘要】:
虽然情感的消极面和积极面都已经得到了公认,但一直以来心理学研究则以压倒性的优势聚焦于前者。如普通心理学一样,运动心理学也偏重于消极的体验,大量的研究焦点都集中在焦虑及其相关主题上。但运动心理学也包含了一种积极的视角,技能提升仍然是研究的热点。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而言,达到最佳表现是首要目标,而流畅状态则可对此起到促进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为视角,以流畅状态研究的现有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涉及到量表的修订)和实验研究等方法,旨在对体育运动中流畅状态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目标设置”的认知干预手段以促进流畅状态的发生。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修订后的中文版《特质流畅量表-2》和《流畅状态量表-2》都显示出较好的信效度水平,可作为对中国受试在体育运动中流畅体验的有效测量工具;体育运动中的流畅状态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即无论是特质还是状态流畅的心理特征都可归入流畅体验的九个维度中。
(2)大学生运动员体验流畅状态的倾向性存在显著差异,就文化背景而言,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的各个维度及总分都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就性别而言,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的“技能-挑战平衡”、“控制感”、“自我意识的丧失”和“享受的体验”四个维度以及总分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就运动等级而言,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的“全神贯注于当前任务”、“控制感”和“享受的体验”三个维度以及总分存在显著的差异,健将级运动员均低于一级、二级和无证书运动员;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的“行动-意识融合”、“明确的反馈”和“享受的体验”三个维度及总分存在显著的差异,乙级运动员均高于甲级运动员。就运动项目而言,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的特质流畅只有“享受的体验”一个维度技能类项目显著高于体能类项目;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特质流畅则均是技能类项目高于体能类项目,除“清晰的目标”和“时间的变换”两个维度外,其余七个维度及总分都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就训练年限而言,中美两国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的各维度以及总分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3)目标设置能促进体育运动中流畅状态的发生,其对特质流畅中“行动-意识融合”、“控制感”、“自我意识的丧失”和“享受的体验”四个维度及总分有显著促进作用;对状态流畅中“技能-挑战平衡”、“控制感”、“自我意识的丧失”和“享受的体验”四个维度及总分有显著促进作用。“目标定向”对特质流畅和状态流畅的主效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任务定向高于自我定向;“目标难度”对特质流畅和状态流畅的主效应也都达到显著性水平,中等难度目标优于容易目标和困难目标,但后两者间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目标定向”和“目标难度”对特质流畅和状态流畅各维度及总分的交互作用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流畅体验在目标设置与动作技能之间起中介作用,特质流畅中“行动-意识融合”和“享受的体验”两个维度在目标设置对投篮成绩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而“全神贯注于当前任务”和“自我意识的丧失”两个维度在目标设置对投篮成绩的预测中则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状态流畅中“自我意识的丧失”维度在目标设置对投篮成绩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而“明确的反馈”、“控制感”和“享受的体验”三个维度在目标设置对投篮成绩的预测中则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80
|
|
|
|
1 |
John M.SilvaⅢ
,Charles J.Hardy
,张力为,马启伟;赛前情绪与运动成绩[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
2 |
何玲,张力为;抽象及其具体身体自尊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3 |
许平肖,朱新民,苑勇宽;不同目标设置对体育系武术普修课程“初级长拳”套路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4 |
刘淑慧,张恒,黄小丁,张全宁,王惠民;26 届奥运会提高射手比赛发挥能力的综合性心理建设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5 |
谭先明,许永刚,陈小敏;射击运动员归因倾向性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6 |
晏宁,刘蓟生,毛荣建,毛志雄,李英;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及其机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7 |
焦宇峰;运动员自信的监测与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8 |
刘惠军;当代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
9 |
赵先卿;心理素质与赛后心理调节的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10 |
王杰;谈对运动员动机、动力、自信心的培养[J];山东体育科技;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