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湖引水河生物生态修复实验研究
【摘要】:
滴水湖是临港新城的代表和象征,地处上海东南端,滨临东海,是为了塑造城市景观而开挖的国内最大的人工景观湖泊,湖水主要依靠C港和D港引水河道与周边水系相通,水体缺少流动性。根据上海市水文总站和上海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滴水湖水质状况月报显示,滴水湖引水水源(大治河)水质为Ⅳ~劣Ⅴ类,引水河道水质为Ⅳ~Ⅴ类。滴水湖TP、TN等参数表明其水质一直处于贫营养一中营养水平,并且总体有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
根据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经验,引水河道水质的改善对于提高湖泊水环境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以滴水湖的主引水河道C港引水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实验段河道选用“生物接触氧化填料技术”、“生态浮床技术”和“生态护岸修复技术”等几套工艺,提高引水河的水环境质量,进而改善滴水湖的水质状况。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生物接触氧化填料试验于2007年12月10号开始启动挂膜,温度为6.9-11.9℃,20d后NH_3-N的去除率基本上能够稳定在54%-63.5%,其它营养盐的去除率稳定在10%-15%,生物膜的颜色逐渐变为棕褐色,挂膜成功。
2.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各项水质指标去除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水力停留时间在0.7d,处理水量约2.58万m~3/d时,氨氮的去除率为47.3%,CODM_(Mn)的去除率为21.7%,净化效果比较理想。
3.实验期间,芦苇茎部含氮量和含磷量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基本保持在11.1-16.2g/kg之间;叶片的氮、磷含量同时在10月27日达到峰值,分别为30.2g/kg和2.6g/kg。菖蒲茎叶的含氮量峰值略有延迟,出现在11月17号,为27.6g/kg;而含磷量峰值则出现在11月7号,为3.68g/kg。香蒲茎叶含氮量的峰值出现在11月7同,为14.4g/kg;含磷量峰值则出现在11月27日,为2.12g/kg。狐尾藻的含氮量在11月17号达到峰值,为39.3g/kg;含磷量则在10月27号达到峰值,为3.3g/kg。综合考虑植物体内氮磷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确定最佳的收割时间应该在当年的10月底11月初。
4.植物护坡工程完成后的3个月中,护坡植物生长良好,生长80d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扦插和柴笼后柳枝的存活率都在95%以上。其中,扦插柳枝的株高最高达到90cm,而柴笼柳枝的株高最高超过了100cm。每一节都生长出3-5条不定根,根径粗细由1-2mm到3-5mm不等,最长的根超过50cm,根须发达,植被恢复良好。坡岸上原有的外来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得到有效抑制。
本课题的研究所提出的滴水湖补充水处理工艺,将会对水环境保护特别是滴水湖水质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同时对国内景观水体保护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
|
|
|
|
1 |
陈玉莉,张仲燕,卞华松;合成洗涤剂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1995年04期 |
2 |
高东,雷乐成;用兼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年04期 |
3 |
王立民,黄菊艳,董志乾;电厂废污水的净化研究与回收利用[J];东北电力技术;2001年04期 |
4 |
陆轶峰,刘志强,张建;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J];云南环境科学;2003年S1期 |
5 |
何晓莉;山西潞城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3期 |
6 |
何素娟;陈广升;李宏伟;林春广;;“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啤酒废水工程实例[J];工业水处理;2005年11期 |
7 |
张碧雅;潘浩汉;;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J];中国环保产业;2006年07期 |
8 |
龙映臣;毕芳;杨英;;ABR-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J];广东化工;2007年11期 |
9 |
郑土章;王诗发;;ABR-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J];广东化工;2008年07期 |
10 |
朱善元,杨士章;畜禽生产污水的处理[J];肉类工业;1999年03期 |
11 |
赵磊,刘建勋;小型煤气发生站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环境保护;2000年04期 |
12 |
谌建宇!510655,刘晓文!510655;厌氧UASB-新型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啤酒废水[J];给水排水;2000年04期 |
13 |
刘妙惠;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电厂生活污水[J];电力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
14 |
何展伟;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啤酒废水[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02期 |
15 |
;A/O+A/O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工业区废水[J];化工技术经济;2003年11期 |
16 |
顾心艺,李国一,王建功;接触氧化法在生活污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环保;2004年02期 |
17 |
相会强,战启芳,刘良军;水解酸化-两段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J];工业水处理;2004年09期 |
18 |
陈斌,李昌花;住宅小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总结[J];江西化工;2004年04期 |
19 |
王有志;鲍利;战树峰;;复合厌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油脂工业废水[J];工业水处理;2006年01期 |
20 |
江帆;陈维平;张弢;李元元;;新型水环境治理材料的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