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
【摘要】:
任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运作都离不开一整套动态的制度体系,中国政府亦如此。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存在着制度供给不足的缺陷,因此,要实现服务型政府就必须完善和健全服务型政府的各项制度。
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包括三个层次:宪法秩序、制度安排和规则性行为准则。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宪法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建构过程就是将宪法层面的制度规则贯彻到制度安排和操作层面的过程,即如何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来确保服务型政府制度的规范性、合法性和公正性。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经济学制度主义为理论坐标,从公共服务的理念、供给模式、运作方式和绩效评估四个基本环节对中国服务型政府进行制度分析和构建。
论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范畴服务型政府和研究的视角制度构建。对中外学者有关服务型政府和制度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目前,中国学者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侧重运用规范的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的探讨: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为什么建设服务型政府?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以制度为视角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比较少。国外学者的研究侧重实证研究,研究重点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高效、优质提供。
第二章:在界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确立了整篇论文的立论依据。通过对服务型政府制度构建的规范分析,得出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对服务型政府制度的完整性、确定性与规范性进行重新界定,使其合乎法制化的要求,从而实现和谐公共管理。
第三章:文化是一种如诺思所说的“非正式制度”,它可以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对正式制度起制约作用。服务型政府行政文化可以分为行政主体文化、行政客体文化和行政制度文化。本章从行政主体文化、行政客体文化、行政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制度非均衡的表现,提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服务型政府行政文化构建的基石。
第四章: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如何高效、优质地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是衡量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章分析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有限性和公共服务社会化过程中的制度非均衡,提出公共服务的提供要从“单一”走向“多元”,实现服务型政府产品供给的制度配置。
第五章:中国电子政府建设的制度变迁是一种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政府虽然在核心制度的安排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制度失衡。为此,要通过确定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目标和原则;缩小“数字鸿沟”,落实服务公平理念;确保政府电子化服务中的信息安全;建立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等措施,达到电子政府制度结构效益的最大化与安排效率的最优化。
第六章: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有利于加强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效果和政府管理责任的考核和监控。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政府管理制度的保障和支撑。但是目前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观随意性大,科学性、规范性不足,其根本原因就是制度短缺。健全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一方面,要加快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制度化进程,以推进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规范运作。另一方面,要通过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来促进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