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原子、冷分子光学导引与囚禁新方案的研究
【摘要】:
自从1975年Hansch等人提出了激光冷却中性原子的物理思想以来,激光冷却、囚禁与操控中性原子的理论和实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开创了原子分子光学这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冷原子、冷分子激光导引和囚禁的基本原理以及最新发展,接着介绍了阵列光阱的发展历史,并着重介绍包括扫描式激光光阱列阵、采用衍射元件实现的光阱列阵、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以及光纤束产生阵列等几种实验方法。
我们提出了一种采用单缝衍射实现中性冷原子或冷分子光波导引的方案。我们首先根据瑞利-索莫菲及菲涅耳标量衍射理论计算了单缝衍射屏后轴向以及对应极大值处的横向光强分布。为了改善红失谐高斯光导引,我们提出了使用二元位相板和单缝结合的光学系统新方案。我们计算得到随着调制位相的变化,光导管中心的轴向位置、最大光强、光学势和导引宽度等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计算了当调制位相为π时,衍射后横向的光场分布,并对导引I_2分子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我们讨论了该方案在冷原子或冷分子导引的方面以及研制全光型集成原子分子光学器件等方面的潜在应用。
我们研究了一种采用反射式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实现光阱列阵的方法,并研究了计算全息产生光阱的方案,对空间光调制器的基本知识做了简单介绍。实验中我们采用德国holoeye公司生产的LC-R 2500型反射式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实现了对光束整形,得到了诸如圆形点阵列、十字图形的等光场分布图。
|
|
|
|
1 |
张寒琦,马立斌,金钦汉;硒、碲的汞冷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86年03期 |
2 |
孙龄高,陈凯;冷原子吸收法测定铜、铅和锌的精矿中的汞[J];岩矿测试;1997年02期 |
3 |
纪宪明,印建平;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双阱及其光学晶格[J];量子光学学报;2004年S1期 |
4 |
潜琬英,顾郁翘;提高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汞的灵敏度的一种途径[J];海洋通报;1984年01期 |
5 |
任松;冷原子荧光法测定近海沉积物中汞含量的不确定度探讨[J];海洋科学;2004年11期 |
6 |
赵博,陈增兵;转动冷原子研究的前沿介绍[J];物理;2005年04期 |
7 |
宋国玺,曹桢,姜丽民,李国华;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出口锌精矿中的汞[J];甘肃科技;1997年03期 |
8 |
付军贤,李义民,陈徐宗,杨东海,王义遒;磁光阱特性及冷原子集合行为的实验研究[J];量子光学学报;1998年03期 |
9 |
付军贤,李义民,陈徐宗,杨东海,王义遒;一种测量磁光阱中冷原子密度和温度的新方法[J];光学学报;2001年04期 |
10 |
罗有华,黄整,王育竹;冷原子在静电势阱中的量子力学效应[J];物理学报;2002年08期 |
11 |
李宏育;水中痕量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0年04期 |
12 |
王晓辉,侯继东,陈徐宗,杨东海,王义遒;一套实用的铯原子喷泉光学系统的设计及建立[J];光学学报;2000年11期 |
13 |
蒋永贵,司晚令,王宇婷;高压溶样——冷原子荧光法测定中药中痕量汞[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4 |
李润兵;王谨;詹明生;;冷原子干涉仪及空间应用[J];物理;2008年09期 |
15 |
张新定;高宗壬;;冷原子中的光致量子自旋Hall效应[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6 |
颜辉;薛正远;朱诗亮;;冷原子系综中窄线宽纠缠光子对的产生和调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7 |
Lene V.Hau
,侯春风;用冷原子驾驭光[J];世界科学;2002年06期 |
18 |
张丰收,E,Suraud,J.L。Laville;高能质子发射和冷原子核多重碎裂类型[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7年06期 |
19 |
邱英;何军;王彦华;王婧;张天才;王军民;;三维光学晶格中铯原子的装载与冷却[J];物理学报;2008年10期 |
20 |
王婧;何军;闫树斌;耿涛;张天才;王军民;;大失谐连续输运激光情形下双磁光阱中冷原子的输运[J];量子光学学报;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