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遣策词语研究
【摘要】:
遣策是古人在丧葬活动中记录随葬物品的清单,以简牍为主要书写材料。上世纪五十年代迄今,考古发现的战国至汉晋遣策类简牍共计60批左右,汉墓遣策31批,其中正式公布内容的汉墓遣策22批,总计约9140余字。分别是湖北省11批,即云梦大坟头M1遣策、高台M6遣策、高台M18遣策、凤凰山M8遣策、凤凰山M9遣策、凤凰山M10遣策、凤凰山M167遣策、凤凰山M168遣策、凤凰山M169遣策、张家山M247遣策、萧家草场M26遣策;江苏省8批,即海州侍其(?)墓遣策、陶湾黄石崖西郭宝墓遣策、海州霍贺墓遣策、仪征胥浦M101遣策、东海尹湾M6遣策、海州(?)疃荘焦山汉墓遣策、伍佑公社三羊墩M1遣策、东海尹湾M2遣策;湖南省2批,即马王堆M1遣策、马王堆M3遣策;广西区1批,即贵县罗泊湾M1遣策。从年代来看,22座出土遣策的汉墓中,14座属于西汉早期,2座属于西汉中期,3座属于西汉晚期,3座属于东汉初期。汉墓遣策材料分散,数量少,目前的研究多以遣策内容涉及的某种制度或文化为主,语言文字研究则仍较薄弱,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即在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文字学、训诂学、汉语史、考古学、文物学的研究方法,封汉墓遣策中部分词语重新整理、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关注汉代语言。
论文分为上编、中编、下编三个部分。
上编封论文的选题缘由、目前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方法作了简要的说明,并探讨了遣策的名称、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中编是汉墓遣策词语选释,包括“凡例”和“词捂选释”。“凡例”对正文部分的体例进行了分条描述。“词语选释”是全文的主体,以汉墓遣策词语为研究范围,将零散的汉墓遣策资料搜集完整,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选择笔者力所能及的213个词语进行分析研究,尽量将词语代表的事物与墓葬出土实物的考察相结合,为汉代语言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有价值的材料。
下编是个案研究。讨论了遣策中“(?)”、“毋尊”、“白鱼”等词语的意义和整理过程中发现的若干语法发展变化的信息。
论文的附录包括“词语索引”和“遣策出土情况简表”两个部分。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时间有限,已完成的词语选释亦定有不少疏漏和错误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77.5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77.5
【引证文献】 | ||
|
|||||
|
|
|||||||
|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
|||||||||||||||||||||
|
【同被引文献】 | ||
|
|||||||||||||||||||||
|
|
|||
|
|
|||||||||||||
|
【二级参考文献】 | ||
|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