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学二期课改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
体操是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中学《体育与健身》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内容I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就体操项目而言,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它能有效促进青少年身体全面发展及心理健康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精神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终身体育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替代的。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卢湾区、普陀区、虹口区和松江区的8所中学的71名中学体育教师,268名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上海市二期课改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学生、教师、学校对体操教材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开展情况等;采用了跟踪听体操单元日常课堂教学和市区体操公开课,对日常体操课堂教学、公开课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了解到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学体操教学的开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寻研究的对策。
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体育教师自身的体操知识结构不足以胜任体操教学;体育教师对教授体操课的消极态度制约了体操教学的发展;学生没有认识到体操锻炼价值的重要性,对体操给与人体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还不能完全理解;体操教材分类的不合理性,制约了体操教学的有效发展;体操教学条件不够完善,体操器材的不足制约了体操教学正常开展;学校领导对体操教学不甚了解、不够重视限制了体操教学的快速发展。
建议加强体育教师的体操专业化培训;将体操纳入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学校分管体育领导要熟悉业务,了解《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督促教师认真贯彻体操教材,真正树立为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服务;体育教师男女比例的配备要恰当;中学阶段因男女生教材的差异,建议初中高年级和高中学生分班教学;各学段体操教材的系统性要适合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