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何X”类副词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和功能主义研究方法,立足于现代汉语语言事实,主要从词性和语义两个角度出发,以现当代汉语中“何X”类中十一个副词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在共时层面下的功能和特征,进一步比较意义相近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对这类词语的特点和发展进行阐释。
第一章绪论中主要交待选题缘由、研究对象、前人研究综述、本文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语料来源。
第二章是对主观性程度副词“何其”与“何等”的个案研究,文章从“何其”与“何等”的句法功能着手,分析了二者在使用搭配等方面的特点,经过仔细研究比较发现二者在音节节律、结构形式、表达方式、感情色彩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而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深析其原因,文章认为二者的差异受到语法化的影响,“何其”成词时间早,受古汉语的影响,它多修饰单音节形容词,并且其主观性强,感情色彩浓烈,多带贬义,副词特性明显;相对而言,“何等”在明清期间才发展成为副词,因而它多修饰双音节形容词,多与强调标记“的”同现,感情色彩偏中性,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副词和疑问代词兼类词。
第三章考察辩解类时间副词“何曾”与“何尝”,本文先从二者的状位分布和连用顺序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二者的句法功能比较一致,但是“何曾”多用于肯定的句法环境,而“何尝”则有否定化的使用倾向,另外“何曾”与表经历态的“过”合用,说明“何曾”是个典型的主观性时间副词。这些异同也表现在“何曾”与“何尝”的特征功用方面,二者在句类上都能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都有意欲和确认的评价功能,但是其时体特征要依靠上下文才能辨别。第三部分从历史角度考查了二者的成词过程,它们都是不同层次的语法单位跨层使用并且在语音、语义关系、句法环境等因素的触发下发展成词的,语法化的过程决定了二者的语法特征。
第四章考察规劝类语气副词“何不”与“何妨”、“何苦”与“何必”,文章从这四个词语的语义和句法着手,先分析了它们的语义环境,从语义的角度把这四个词语分为建议做某事一组和建议、劝阻不做某事一组,接着比较了四个词语的句法差异。然后文章分析了规劝类语气副词“何不”、“何妨”、“何苦”与“何必”的特征,这四个词语在评价和时体方面的特征比较明显,最后探讨了这类词语的主观性问题,认为语序是其主观性体现的方式之一,分析并比较了四个词语的主观量大小,初步得出结论:“何”是主观标记。
第五章对“何X”类十一个副词进行性质、特征与成因方面的分析,这十一个副词在句法功能上表现出的共性相对较少,如都能作状语、大都能用于非真性疑问句、都有主观性等。通过研究发现,小类中的“何X”副词如主观性程度副词内部、辩解类时间副词内部及规劝类语气副词内部的共性比较明显,究其原因,十一个副词的发展程度高低不一致,又受X的影响,因此“何X”类在句法功能方面的特征差异大。
十一个副词在现当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各不相同,有的副词发展后劲十足,而有的副词可能被淘汰。尽管“何X”类副词的词汇化过程不一致,但是在“何X”类副词的词汇化动因方面,它们都是由不同语法单位的跨层连用并受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和结构层次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发展成为副词的。文章还归纳了“何X”类副词的从真性疑问到反问乃至感叹、从实在意义到虚化意义、从客观事实到主观态度的发展途径,进而认为“何X”类副词中的“何”是主观否定标记词,进入这一格式的副词大都有主观性和否定性。最后从“何X”类副词的发展途径来看,主观否定标记词“何”的规约力将会使更多相关词语加入到“何X”类词语中,并且将会有更多的“何X”类词语副词化,已经副词化的词语将会向更加虚化的方向发展。
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做出总结,并指出了研究中待改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