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进士科殿试策问研究
【摘要】:策问作为一种考试文体由来已久,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正式的考试文体,大约始于西汉文帝策问贤良。从汉代开始,策问一直是后世统治者衡才选士的一种重要的考试方式。即便是在科举制度形成发展的隋唐时期,策问仍然是科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试策的本质是君主对贡士时政能力的一种考察,是一种“实学”,与时政是紧密相连,是君主施政纲要之所在,因而很大程度上反映国家政治之现状。
进士科始创于隋,至唐渐受重视,至宋中后期,几成科举之唯一科目。又殿试之制首现于唐武则天之时,而成为制度则是在宋世,自此殿试成为进士科最高等级之考试;且殿试专试策之制始于宋神宗朝,此两项科举史上的壮举均诞于北宋之世,流于后世,影响颇深。进士科殿试专试策起于宋神宗熙丰变法之始,加之策问自身时政性的特点,其作用不仅仅限于科举制度的改革,更是君主锐意求治的体现,反映了君主施政的心路历程,终北宋后世尽是如此。
近些年来,学界开始注重对科举考试文体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本文顺应这一潮流,以神宗朝为中心,遍察北宋进士科殿试策问之前世今生,并从殿试策问这一独特的视角,考察策问与时政之关联,透视君主施政之心路历程。
|
|
|
|
1 |
刘志琴;;从少年神宗看宫廷君主教育[A];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2 |
刘建玲;;浅谈瑞金茶灯[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