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之实践策略探究
【摘要】:朗读,是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的语言艺术活动,朗读是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朗读教学,就是使用朗读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方式。成功的朗读教学,将会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写作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审美能力、文学修养、人文素养等等。
但是目前在应试化功利化的教育氛围中,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被边缘化,朗读教学知易行难;朗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不明,教学环节不清,存在随意性;教师的朗读指导缺位、朗读评价内容笼统、方式单一;教师的范读日益被多媒体手段取代。
本文从朗读与朗读教学的基本理论入手,探究了在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的实施朗读教学的理论基础,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探索了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它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制定朗读教学的梯度性教学目标,即要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根据课堂上的教学阶段、根据文本风格展开有梯度的朗读教学的目标。二、教师要掌握专业的朗读技巧,从而在朗读教学中,给予学生具有可操作性的朗读指导,重点是深入理解文本、情感投入先于技巧运用、展开想象构建内心视象、在此基础上注重停顿、语速、重音、语调等技巧的处理。三、基于朗读教学的实践,探索了有效的朗读教学的模式——朗读式导语创情境;呈现问题定起点;学生个人品一品;小组互助导一导;个人展示说一说;同学老师评一评;大家一起练一练;朗读展示作总结。四、探索了生活化的朗读教学——前朗读阶段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