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
【摘要】:我国目前处在实施乡村振兴和农村脱贫攻坚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与城镇相比,农村的医疗资源和娱乐资源较为缺少,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农村老人养老面临的种种问题越发严峻。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既是评价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然而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使得农村老人得不到子女充分的关心和照料,孤独感与日俱增,精神状况令人担忧。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分析研究。首先根据已有的研究和理论构建出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模型,然后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根据输出结果判断初始测量模型存在哪些不足,参考已有理论和各种输出指标进行调整,得到最优的测量模型。然后以已有的最优测量模型为基础,建立因果路径模型,不断修正调整后形成最终通过各方面检验的关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影响因素的作用效应,各标准化回归系数以及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家庭和睦和自身情况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高,社交活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弱。健康状况越好,心情沮丧频繁程度越低,感到无法克服困难频率越低,受教育程度越高,与邻居社交频率越高,与最亲密子女的联系频率越高,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越高。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预防和改善老年人的抑郁,可以从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农村低龄老人再就业、开展农村老人疾病认知教育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