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译者的主体性
【摘要】:翻译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肩负着帮助各国人民更好地交流的任务,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翻译者,作为这一极其重要活动的承担者,却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过去翻译研究注重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比较,译语文本中的成败得失,以及翻译技巧的探讨。然而据我所知,这些研究通常忽略了翻译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翻译者。幸运的是,20 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迎来了可喜的变化。随着“文化转向”的盛行,翻译理论家们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译者,从而把译者推向翻译研究的前沿。尽管已有学者对译者主体性作了一些探讨,可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是很详尽,所以本文试图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作为对前有研究的一个补充。
首先,文章提出译者主体性这一问题,并进而分析了几个关乎全文重要性的问题。然后,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译者主体性的客观存在。接着,本文具体阐述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作者进一步将其分为三个小节来进行分析说明——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主体性发挥的条件,以及主体性发挥的具体表现。但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一些具体因素的制约。本文将会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解释说明。最后,本文肯定了译者主体性确立的重要价值。
本文将提供大量例子。通过对这些例子的对比分析,本文希望能够突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说明译者必须发挥其主体性以确保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希望本文对译者主体性所作的研究能够达到丰富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