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变迁与重构研究
【摘要】:
在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土地、住房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下,上海中心城区的居住空间经历了巨大变革。卢湾区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①,居住空间伴随城市发展,在各个阶段都表现出了特定的居住空间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居住空间的变迁与重构现象更加明显,是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变迁的一个缩影。
论文总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明确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确立了论文研究的对象和区域,设计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二部分:对20世纪90年代前卢湾区居住空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从住宅特征和居民特征两个方面的变化,探索了1992-1999年及2000-2006年两个阶段卢湾区居住空间变迁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居住空间的扩张与优化、居住空间的“区域-等级”分异及居民社会结构重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卢湾区1992年以来居住空间重构的特征。
第四部分:在分析卢湾区居住空间变迁与重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对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变迁动力机制的主导力、拉动力和基础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由此总结出了动力机制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五部分:通过对卢湾区居住空间变迁规律的摸索,从居住空间的扩张、优化、分异及居民结构四个方面,初步预测了卢湾区居住空间的演变趋势。
第六部分:论文从制度背景、动力因子、行为主体、空间表现及居民特征五个方面总结了卢湾区居住空间变迁与重构的外在特征和内在规律,并剖析了居住空间变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其中,第二、三、四部分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论文第二部分不仅从宏观层面概括了卢湾区居住空间的变迁过程,还通过案例地块的实证研究,从更为微观的角度解析了卢湾区居住空间的变迁。论文第三部分通过卢湾区土地利用对照图、居住空间格局变化图、居住空间结构变迁图及居住空间的区域分异图等一系列专题图,反映了1992年以来卢湾区居住空间动态的重构特征,并进一步对其静态特征进行了提炼。论文在第四部分中提出了居住空间变迁的动力机制是由政府主导力、城市规划和旧城改造的拉动力及房产开发和居民自主择房的基础力共同组成,分析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
|
|
|
1 |
陈传锋,秦启文;城市化进程对居民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
2 |
张远山;;鹰[J];才智;2006年06期 |
3 |
刘志强,金宝玉;影响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4 |
陈鳳云;徐淑華;;五老村民办幼兒園是怎样依靠群众搞好工作的[J];江苏教育;1956年09期 |
5 |
丁海勇,刘志民,虞重干,丁燕华;苏南小城镇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6 |
罗汉礼,彭雄辉;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年01期 |
7 |
杨檀林;;神丸[J];今日南国;2006年15期 |
8 |
佚名;;美国一小镇猫咪盗窃成性[J];晚报文萃;2011年14期 |
9 |
何少钧;对陕西省居民和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0年01期 |
10 |
宣涛排;;太平街的“刘婆婆”[J];北京支部生活;2002年05期 |
11 |
周黎明;试论中国南方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种系源流[J];东南文化;2003年03期 |
12 |
徐明贞;隋警官,让居民人人心存感激[J];社区;2005年13期 |
13 |
谢芳;;小男孩的光屁股朝向桥对岸[J];视野;2007年15期 |
14 |
;森林居民生气了![J];影像视觉;2010年04期 |
15 |
勤;;美国兵在西德[J];世界知识;1951年37期 |
16 |
邱正伦;;你是一座美丽的城[J];诗刊;1991年05期 |
17 |
朱柏宁,阮国定,李汉伟,唐美弈;上海市区居民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及其思考[J];体育学刊;1998年02期 |
18 |
周二三;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居民体育行为方式特征的社会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9 |
许浩,姜文凯,王志光,汤强;江苏省20-69岁普通居民体育生活现状及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2年02期 |
20 |
蒋桂凤,谢小龙;我国乡镇居民体育消费兴起的原因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