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y in Language and Language Evolution
【摘要】:进化论是为当今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理论。进化论的早期宣扬者之一,赫伯特·斯宾塞,在读了查尔斯·达尔文的名著《物种起源》之后,将进化的原则总结为“适者生存”。(Spencer 1868: 444)而在《物种起源》中,进化被视作一种自然选择与适应。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所有的生命体都遵循了一条经济原则:“……自然选择不断致力于使组织的每一部分都趋于经济。”(Darwin 1859: 134)经济原则要求付出最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回报,亦即在回报给定的情况下,使付出最小化或者在付出一定的情况下,使回报最大化。所以本文将“经济”理解为一种“最小化-最大化”的对立统一。众所周知,人类经过长期与其它物种的共同进化,成为地球上居于主导地位的物种。所以对于经济原则的坚持也是所有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之一。人类的自然语言作为最普通也是最频繁发生的人类行为,也一定遵循了经济原则。学术界对于语言经济的研究主要有两个范式:一个将语言视为某地区、国家乃至更大机构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因素(在此范式中,语言被视为一种资产或者人力资本的一部分)。这个范式为“语言经济学”,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跨学科学术领域,所广泛采用。另外一个范式研究语言内部的经济。这个范式认为语言自身的组织即体现了经济。本文即取这种观点。在深入探讨语言内部的经济之前,本文先概括考察了存在于物理自然、一般人类行为、人类认知以及人类自然语言中的经济现象,以期形成一幅关于世界上所有经济现象的统一画面。接着,本文探讨语言各层面所体现出的经济。具体而言,对于语音及音系经济,词汇及语义经济,形态及句法经济,篇章及话语经济,以及语用经济都分别做了探讨。由于语言是经过长期演化的产物,所以本文也讨论了语言经济在语言演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采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即由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所提出的经济分析理论,来解释语言经济的实现机制。这个经济分析框架,贝克尔(Becker 1976: 5)认为由稳定偏好、最大化行为及市场均衡所构成。尽管不乏反对的声音,这个框架被认为可以适用于传统经济理论研究对象如生产、消费与市场之外的人类行为。最后,本文讨论了语言经济的疑似反例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