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学外语教师认知研究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

王栋  
【摘要】:自从二十世纪年代以来,西方基础教育与语言教学领域开始了一个脱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发展的运动。在外语教学领域,人们开始认识到外语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因此越来越强调所谓“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redness)”的教学方法。受此影响,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探讨外语学习本质的文章和专著大量涌现,大有“一统外语教学天下”的趋势,而有关外语教师角色的研究很少见到。面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西方语言教育家Basanta(1996) 在英语教学著名杂志ELT撰文指出:“在外语教学领域,近年来有两种趋势同时在起作用,一方面,学习者地位不断得到提升,而同时教师的地位则在不断下降。”其实强调“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不排斥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应当说更有“挑战性”了(Arnold 2000)。但在这股“学习者为中心”强大的浪潮中,很多人误以为教师的作用已不重要了,再谈论教师的角色就显得有点过时与落伍,从而也就忽视了对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认知作用的探讨,这对我们外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国内外关注教师作用的专题性研究成果比较少,这方面研究不仅少,而且也多处在初级阶段。对教师认知的研究国外有Woods(1996), Richards and Freeman(1996), Richards, J.C.(2001),Richards, J. C., and Lockhart, C(2000)等,而在国内还似乎未见到有关专题研究。相对于蓬勃发展的外语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在为数不多的对外语教师的认知研究中,其研究模式往往是“外在的”,既从研究者或观察者的角度来探究教师的教学行为,说到底就是试图通过找出和描述一些分散的教学行为来探求教学的本质,关注焦点是外语课的 WP=12 起始策略、提问方式、纠错方式等一些能够观察到的可以进行量化的“外在”方面,这样做的理念就是找出好的外语教师和学生学习结果的关联,从而为教师培训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选择了教师认知系统作为重点,在吸收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一种“内在的”,既让“教师自己站出来说话”(voices from teachers themselves)的定性(qualitative)或解释性(interpretive)的方法来探讨外语教师的认知系统。我们选择了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大学英语教师并对其中几位进行个案研究,结合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看课堂录象、教师自己讲述等方法,力求全面深入客观地描述他们的教学过程,关注他们的知识体系、观念系统、态度和经验如何影响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作出各种决策(decision-making)以及对他们教学过程的理解,并探讨了教师如何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批判性反思来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较高解释力的框架,从而为我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填补了国内外语教学界在外语教师认知领域研究的空白。 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导论部分,本章首先对本项研究的目标、范围进行简单介绍,对教师认知这个关键术语的定义及范围加以限定;然后对以往有关对教学本质和对教师角色研究进行综合性回顾与阐释,并对论文的研究方法、整体架构进行大致说明。 第二章是对外语教师认知研究有关文献的综合回顾,指出已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首先澄清了外语教师研究中的有关概念,进而评述了教师认知和课堂教学、教师认知和教师发展两方面研究现状,特别指出教师认知和课堂教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会对教师发展的影响是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是本研究着重要探讨的问题。 教师的课堂行为深受其观念系统的影响,在第三章,我们主要探讨了 WP=13 两个问题:观念系统的本质及教师决策。通过研究教师认知方式指出教学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了解教师的观念系统就容易理解他们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观念系统建立在他们对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认识基础上,主要包括教师语言学习、英语教学以及外语教学作为一个职业等的认识。正是这些认识使他们在教学中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决策。这里所谓决策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各项决定。一位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能够决定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因此教师的决策能力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关键所在。我们所讨论的教师决策主要包括三方面,既计划性决策、互动性决策和评估性决策。 第四章具体对一组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探讨了教师观念系统如何影响课堂决策。研究结果表明,教师观念比所具备的知识更能影响其教学行为,一些看似自发或无意识的行为实际反映了隐含在教师内心深处的教学观。只是这些理论有可能不被教师所意识到,它们可能隐含在教师作出判断、作出决定、采取行动时,甚至隐含在他的工作模式里。发现和理解这些隐含理论相当重要,教师应不断监控和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反映了自己的教学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适合自己的教学理论。 第五章涉及认知研究的结果对外语教师教育和发展的有关启示。教师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传统的语言教师培训模式中,重点往往是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学理论的构建,以学科能力替代专业能力的倾向尤甚。这样做的结果并不能转化为外语教师对外语教学这一复杂过程的理解和把握,更谈不上自动地内化为他们的职业实践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建君;;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02期
2 李瑛;;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孟冬梅;;二语习得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4 邱耀德;;论基础教育外语教师职后发展的影响因素[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1期
5 何涛;;“教师发展的关键还是个观念问题”——访河南省安阳市教研员孙玉芳[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04期
6 李丽娟;马建桂;陈德生;;自主学习中的教师角色转变探寻[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裴希山;;外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和教师自主[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8 徐琴芳;李珩;;成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征[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年04期
9 梁春梅;张巧娟;;我国外语教师发展的“高原期”分析及其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于轶;;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危机和出路[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1期
11 梁春梅;;反思——我国外语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2期
12 翟弘;;英语写作教学认知研究述评[J];考试周刊;2007年43期
13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期-第12期总目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12期
14 孙娇;;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5 潘晓东;;反思性外语教学与实践初探[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3期
16 朱晓东;王登文;;行动研究: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7 张碧;;探究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的现状及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8年06期
18 李进喜;;对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年04期
19 戴炜栋,张雪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思考与建议[J];外语研究;2001年02期
20 肖茜尹;;外语教师“情、知、智”三维知识结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启示[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咏梅;;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的研究[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管博;;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中的互动—理论与实践[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夏国良;;“开放 自主 相融”——萧山中学教师发展制度解析[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5 范多红;;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6 管博;丁明芳;;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中的互动——理论与实践[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7 冯罗;;促进教师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8 程东元;沈彩芬;;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特征及其原则[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吉莲;;外语教学与学生参与意识[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10 黄怡红;;PowerPoint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栋;大学外语教师认知研究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周燕;观察客观性的认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明强;新闻报导中语法隐喻的系统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于维涛;县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谢军;霍克斯英译《红楼梦》细节化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燕;教学行动研究探索:方法与实践[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金锦仙;外语教师合作发展理论及其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3 王莉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现状调查及对教师发展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志坚;师生关系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常识;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的英语教师发展行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万菁婧;外语教师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魏良庭;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自我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治高;发展教师课程能力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肖平;美国教师联盟之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可峰;教学行动研究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丹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名师工作室: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张艳敏;教师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基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黄巧娣;乐山电大:为教师发展提供“营养大餐”[N];乐山日报;2009年
4 朱娟清 俞春明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梅里小学;走教师发展合作社之路[N];中国教师报;2009年
5 吴卫东;关注教师发展 做到三个结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赵勇;在实践中凝练核心价值观[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梁好 安徽省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别让“名师工程”误了教师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王文峰 李文成;中国教育会宁津教师发展基地启动[N];德州日报;2010年
9 胡乐乐;教师发展决定教育成败[N];文汇报;2002年
10 记者 李丹;学生成才有平台 教师发展有舞台[N];中国教育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