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模糊性特点
【摘要】:
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特征,因而是语言学所不能回避的研究对象,众多语言学家已纷纷开始关注并投身于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对于翻译,即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间传递意义的特殊过程,译者自然更需要从理论高度重视不同语言间既共同又各异的模糊性特点,从而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具体不同的模糊表达实例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本文中,我们借第一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模糊性特点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并借助词语理据对比研究理论及成果,进一步从理论层面深入说明,模糊性在不同语言中存在的程度差异,客观上造成了翻译过程中——意义在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传递过程中——模糊性特点的存在。在第二章中,我们结合“释意学派”理论,分析翻译实践首环节——理解过程之各要素,从而为第三章具体处理办法的提出作好铺垫。在第三章中,结合中、英、法三种文字互译中的实例,并在总结前两章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翻译过程中对模糊表达的三种处理办法和两大原则。最后,通过第四章中对比分析小说《情感教育》三个汉译本及其他文学作品不同汉译本中的典型实例,以及第五章中《拉鲁斯学习词典》法汉编译实例和《中文菜单英文译法》汉英翻译实例,我们进一步从文学翻译及非文学翻译两方面论证处理建议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及实践运用两个层面,论证模糊性在翻译中的客观存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借此引起更多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