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演进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从新时期到新时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深入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逐步实现,党的自身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在自我革命的过程中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与此同时,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始终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跟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探索调适,走出了一条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演进新道路。论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是由党的特定组织承担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间歇性的监督制度,其内涵的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对制度产生的现实需要与已有的制度安排无法满足这种需要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党内巡视制度的演进。党的自身性质、执政地位和任务使命决定了影响巡视制度演进的因素必然是多重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面对日新月日的发展形势、严峻复杂的腐败问题以及依法治国的全面推动等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党必须时刻牢记执政为民的初心,勇于自我革命,不断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相关联制度的整体发展、反馈机制的自我驱动来加强自身各方面建设。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制度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就是党组织自身属性以及其外部环境变化、内部要素变革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相互作用的合力决定了巡视制度演进的方式方法与路径选择。新时期党内巡视工作的重新提出以及巡视制度的发展演进是由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多方因素综合作用、推动的,与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和现代化事业的稳步推进相一致,其演进过程表现出来了明显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巡视工作的经验积累、改革初期取信于民的迫切需要以及新时期制度治党的战略选择从宏观上决定了新时期巡视工作重新进入党的视野,其在经历重新确立、初步实践,组建机构、逐步推开,建章立制、不断深化,聚焦中心、利剑彰显四个时期之后,逐步成为了新时代治党利剑、治国利器,呈现出了演进路径依赖性、演进方式整体性以及演进过程间断性特征。进入新时代,巡视制度经过近30年发展演进,从90年代初期巡视工作的重新提出,到新世纪的发展完善,再到新时代的改革创新,逐步成为了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现阶段,巡视制度不仅职能定位更加精准、体系结构更加完善、方式方法更加多样,而且巡行环境更加良好、巡行环节更加完备、巡行机制更加健全,还完善了党内监督制度体系、保障了党内权力有效运行、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制度绩效。同时应看到,与巡视制度在党内监督制度体系中的职能定位相比、与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巡视制度的期望相比,当前巡视制度还存在不少需要补足的短板,亟需在反思巡视制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巡视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权力运行规范化为目的,以巡视监督制度体系优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巡视制度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