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索
【摘要】: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男性患者中ED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type5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 PDE5I)是治疗ED的一线口服药物,也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性ED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糖尿病性ED发病机制复杂,PDE5I治疗糖尿病性ED的效果不甚理想。故探索治疗糖尿病性ED的新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是存在于骨髓组织中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BM-MSCs也向多种组织细胞分化,BM-MSCs还能分泌多种营养因子促进组织生长。前期已经有研究证实BM-MSCs能够改善老年大鼠及勃起神经损伤性大鼠的勃起功能,但BM-MSCs改善勃起功能的具体机制并不十分明确。本课题使用BM-MSCs海绵体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ED,并探索BM-MSCs提高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及改善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结构的可能机制。
第一部分:BM-MSCs海绵体内移植治疗糖尿病性ED
目的:探索BM-MSCs阴茎海绵体内注射提高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I型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的效果。
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仅注射缓冲液。分离、培养BM-MSCs并在糖尿病模型成模8周后移植到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移植4周后测定大鼠勃起功能并对阴茎海绵体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电刺激大鼠勃起神经并记录海绵体内压(intracavernous pressure, ICP),使用ICP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的比值来评估大鼠勃起功能。免疫组化染色来测定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平滑肌和内皮的含量。马松三色染色测定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的纤维化情况。
结果:BM-MSCs阴茎海绵体内移植后,治疗组大鼠ICP/MAP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提高。治疗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平滑肌和内皮的含量较糖尿病对照大鼠也有明显的提高。同样,治疗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大鼠有所降低。结论:阴茎海绵体内移植BM-MSCs对于改善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并提高海绵体组织中内皮和平滑肌的含量有一定的效果。
第二部分:BM-MSCs海绵体内移植治疗糖尿病性ED的机制探索
目的:探索BM-MSCs提高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I型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的可能机制。
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糖尿病对照组,BM-MSCs治疗组和BM-MSCs条件培养基治疗组。BM-MSCs阴茎海绵体内移植后1天,3天,1周,2周分别随机从BM-MSCs台疗组抽取3只实验大鼠,取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寻找BM-MSCs。BM-MSCs移植后4周,电刺激勃起神经记录阴茎海绵体内压(ICP)评估大鼠勃起功能。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大鼠阴茎背神经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和神经丝(Neurofilament, NF)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鉴定BM-MSCs的分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BM-MSCs条件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浓度。
结果:BM-MSCs能够合成、分泌一定量的VEGF, BDNF和NGF。阴茎海绵体内移植BM-MSCs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并提高阴茎背神经内nNOS和NF的含量。组织学结果显示,BM-MSCs阴茎海绵体内移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阴茎海绵体内BM-MSCs的数量逐渐减少。移植后第4周,阴茎海绵体内的BM-MSCs数量有限,但部分BM-MSCs能够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CD31和vWF,部分BM-MSCs能够表达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抗原α-SMA以及calponin。更重要的是,BM-MSCs条件培养基也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和阴茎海绵体组织结构的作用,BM-MSCs提高勃起功能,改善阴茎组织结构的作用能够部分被BM-MSCs条件培养基所代替。结论:阴茎海绵体内移植BM-MSCs对于改善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有一定的效果。移植后BM-MSCs能够向平滑肌样细胞和内皮样细胞分化。旁分泌作用可能是BM-MSCs改善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另一个重要的可能机制。
第三部分:BM-MSCs海绵体内移植联合VEGF基因治疗糖尿病性ED
目的:探索BM-MSCs阴茎海绵体内移植联合VEGF基因治疗改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I型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的效果。
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糖尿病对照组,BM-MSCs治疗组,VEGF164腺病毒转染BM-MSCs台疗组。阴茎海绵体内注射4周后,电刺激勃起神经记录海绵体内压评估大鼠勃起功能,取大鼠阴茎组织用于组织学观察和ELISA测定。
结果:阴茎海绵体内注射前,ELISA测定结果显示VEGF164基因转染的BM-MSCs能够高水平表达VEGF。阴茎海绵体内注射4周后,治疗组大鼠勃起功能,阴茎海绵体内平滑肌和内皮含量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提高,而VEGF164基因改造的BM-MSCs对于改善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及海绵体组织结构的效果更加明显。ELISA结果显示VEGF164基因改造的BM-MSCs阴茎海绵体内移植能够增加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内VEGF的水平。
结论:BM-MSCs阴茎海绵体内移植联合VEGF基因治疗能够提高BM-MSCs治疗糖尿病性ED的效果。
|
|
|
|
1 |
王晓东,潘长玉,田慧,姚和斌;腹蛇抗栓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和形态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1年04期 |
2 |
王敏,王延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学研究(电镜观察)[J];眼科研究;1991年02期 |
3 |
陈惠萍,黎磊石,杨俊伟,王建平;大黄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形态改变的影响及定量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4年06期 |
4 |
徐一甄,方京冲,沈稚舟,朱禧星;一氧化氮与糖尿病大鼠心脏病变的关系[J];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1年05期 |
5 |
周敏,钟惠菊,吴小英,张冬梅;培哚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10期 |
6 |
高凌;;极低密度脂蛋白与糖尿病脂代谢紊乱[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1年06期 |
7 |
刘沈林,余江毅,滕士超;维糖平对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的干预作用[J];江苏中医药;2005年04期 |
8 |
李亚娜,霍东霞,钱庆文,王红英;口服型胰岛素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5年04期 |
9 |
孙娜;黄志真;梁凤霞;王华;;“双固一通”针法对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04期 |
10 |
焦晶晶;张英;;黄酮类化合物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6年07期 |
11 |
张小欢;胡建平;李瑛;;乌梅丸治疗糖尿病的拆方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年09期 |
12 |
宋莉莉;王文昭;邵福源;;糖尿病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
13 |
范尚坦;张勇;邓婧琳;;仙牛颗粒的降血糖作用研究[J];医药导报;2007年09期 |
14 |
苗勤;孙乐羽;牛延良;姜炎;;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3期 |
15 |
郭志新;郑彩红;魏萍;秦志宏;孙英姿;吴苏豫;;N-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
16 |
柴可夫;黄晓玲;;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治疗糖尿病机制研究中的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6期 |
17 |
严宇清;李凯军;何剑峰;;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调亡与视网膜组织中钠钾离子含量变化的关系[J];西部医学;2008年05期 |
18 |
王荣英;信栓力;石汉文;田英平;佟飞;谷新顺;;梗死前心绞痛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17期 |
19 |
韩劲松;阎德民;朱洪玉;张南滨;李新民;王辉山;汪曾炜;;糖尿病对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
20 |
苏琼;叶真;倪海祥;;中医药对胰岛β细胞作用的研究近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