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证券公司新三板企业挂牌审查要素研究
【摘要】:新三板作为我国落实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利用资本市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实践,自市场建立以来平台内资金规模取得飞速增长。2006年中关村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试点推出时挂牌公司数量只有6家,在经过2012年挂牌试点范围第一次扩容和2013年第二次扩容后,2016年时挂牌公司的数量已剧增至5129家。在各路人马资金盲目涌入新三板之际,挂牌公司的投资风险也在急速扩大,现代农装、参仙源等数家新三板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被频频曝光,众多主办券商因为挂牌审查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受到证监会点名批评,这说明新三板市场目前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因此,构建一套完善的审查要素体系,成为各家券商研究之重。新三板企业审查风险控制研究有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过程完善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新三板是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随着新三板企业的增加,我国以前倒金字塔的资本市场结构得以扭转,有助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审查要素体系构建有利提高挂牌公司的治理水平,在企业审查的过程中,公司经营目前存在的问题势必被发现,审查体系具体内容的研究则为拟挂牌企业问题解决提供具体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理论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与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券商针对新三板构建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审查要素体系。通过对新三板市场研究文献回顾分析申请新三板挂牌融资企业众多原因,并回顾证券公司针对发行业务的风险管理控制理论研究文献总结业务风险控制过程及要素研究。通过与其他层级资本市场不同上市要求条件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异同点总结券商审查对象发展状况和企业特征,明确券商在审查时注重的可能存在特别风险的区域。基于新三板市场特征,本文分别从历史经验参考借鉴、市场需求分析和行业特征分析三个逻辑分析框架探索构建券商对拟挂牌企业审查要素体系。通过引入申请挂牌融资企业审查实务案例,从构建的审查体系角度对公司进行审查,验证构建审查要素指标体系是否有效。本文从经验借鉴、市场需求和行业分析三大逻辑主线,构建了一套以主体资格、独立性、财务指标、规范运营、投资者关注重大事项、行业趋势与关键资源六大项目和下辖若干要素及相应指标为内容的“项目-指标-要素”审查体系。在具体审查案例分析中,采用构建的审查体系能基于被审查企业特征高效快速识别出企业挂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控制企业挂牌审查阶段的主要风险,验证说明审查体系的有效性和使用性。文章创新性提出针对新三板公司高新企业占比较高特征应加大对企业专利技术、研发人员素质两大方面具体内容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