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
【摘要】:我国的城乡差异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而且随着近些年来的社会发展,这一问题已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城乡教育差异是城乡差异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是造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更隐蔽的文化因素。
文化再生产理论是许多西方冲突论学者解释不平等问题的重要理论,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法国学者布尔迪厄的研究。布尔迪厄之后,很多国家的学者也都用其理论和概念研究或解释本国的一些不平等问题,如种族差异、阶层差异、性别差异。我国关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介绍不多,用其去解释、分析问题的则更为少见。
本研究主题是运用文化再生产理论,从城乡教育差异角度,考察我国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现象,而且主要讨论具有较深隐蔽性的普通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现象。
本研究从方法论上讲,追求从结构的、关系的角度思考问题;希望能质疑我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想当然”的常识或假设,如课程组织和知识选择的原则、考试的标准、城乡教育目标的假设等;另外,还力求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一方面从结构层面上解释、思考一些教育问题,另一方面走进学校,走进现实,去了解一些正在发生的、哪怕是细微的事实,分析一些具体的事物,如课程表、试卷、作文、学校规范等,希望把社会不平等、城乡二元结构等宏观问题与课程、教学、评估等微观过程结合起来,建立教育过程与社会不平等的结构联系。
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文献研究包括内容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520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520
【引证文献】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 ||
|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
|||||||||||||||||||||
|
【同被引文献】 | ||
|
|||||||||||||||||||||
|
|
|||||||||||||||||||||
|
|
|||||||||||||||||||||
|
【二级引证文献】 | ||
|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