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波段内高衍射效率透射体位相全息光栅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摘要】:透射体位相全息光栅具有衍射效率高、噪声低、分辨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天文光谱学、超快激光以及波分复用等技术领域。以PGP(棱镜-光栅-棱镜)为分光元件的成像光谱仪,其中的光栅即采用透射体位相全息光栅,在高分辨光学遥感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高衍射效率透射体位相全息光栅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首先介绍了体位相全息光栅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理论计算方面,简要叙述了严格耦合波理论和Kogelnik耦合波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相关性描述和比较两种理论的近似程度,以此研究Kogelnik耦合波理论的近似条件。结果表明,两种理论的近似程度与光栅条纹密度、介质厚度和折射率调制度有关。分别用严格耦合波理论和Kogelnik耦合波理论设计了线对数为462lp/mm和1000lp/mm的高衍射效率透射体位相全息光栅。
工艺制作方面,通过调整和控制DCG全息记录干版的制备条件、透射体光栅曝光量以及曝光后干版的工艺处理条件,研制出了基本符合理论设计要求的高衍射效率透射体位相全息光学元件。
实验测试方面,对拍摄的透射体位相全息光栅进行+1级衍射效率和角度选择性测试和分析。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462lp/mm光栅的最大衍射效率接近92%,1000lp/mm光栅的最大衍射效率接近98%。为进一步研发用于PGP成像光谱仪的透射体位相全息光栅提供了技术支持。
|
|
|
|
1 |
向红丽;杨德兴;;体全息光栅角度选择性的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2 |
梁国栋,徐迈,邹景惠;体积相位全息光栅的设计与制备[J];光子学报;1995年01期 |
3 |
李永贵,吴玉霞;全息光栅[J];吉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6年04期 |
4 |
顾坚保;应用傅里叶综合法设计最佳闪耀全息光栅[J];光学学报;1983年01期 |
5 |
鲁婷婷;冯奇斌;王梓;吕国强;;大角带宽高衍射效率体全息光栅的设计和制备[J];光学学报;2021年02期 |
6 |
朱江转;马梦姿;杨伟雪;侯文越;方青庭;罗锻斌;;基于光敏染料分子光致取向机制的全息光栅制作实验[J];物理与工程;2020年05期 |
7 |
王丽;;计算全息光栅的技术研究与设计[J];信息技术;2012年09期 |
8 |
宁亚平,赵慈;一种简便制作全息光栅的方法[J];物理实验;1998年02期 |
9 |
余建国,裴文,徐大雄;变频全息光栅的研究及其应用[J];光学学报;1996年12期 |
10 |
王岫春,李景萍;全息光栅的实验室制作技术[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
11 |
祝绍箕;全息光栅的制造技术及其改进[J];高速摄影与光子学;1990年01期 |
12 |
关效圣;;应用傅立叶综合法设计闪耀全息光栅的理论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
13 |
揭德尔;全息光栅[J];光学技术;1986年01期 |
14 |
张云;体全息光栅平均介电常数的变化对其衍射效率的影响和补偿[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3年04期 |
15 |
冯德军,开桂云,刘志国,董孝义,路烁,刘大禾;用一种矩阵计算方法分析体积全息光栅(英文)[J];光子学报;1999年12期 |
16 |
张晓春,江朝川,郭履容;用等离子体蚀刻法提高浮雕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J];激光杂志;1993年01期 |
17 |
段佳著;赵祥杰;张大勇;王海峰;骆永全;;基于体全息光栅的谱合成器件优化设计研究[J];光电技术应用;2016年01期 |
18 |
胡志娟;闫爱民;刘德安;王春花;刘立人;;变波长读出条件下光折变局域体全息光栅的衍射性质[J];光子学报;2006年12期 |
19 |
谭鑫;;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全息光栅制造技术[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5年11期 |
20 |
李春芳;;低频全息光栅制作光路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