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阻燃工作服的功能性与服用性研究
【摘要】:本文以冶钢炼铁企业职工所穿着的工作服为研究对象,通过市场调研及问卷调查,选取六种隔热阻燃织物(纯棉织物,阻燃处理棉织物,阻燃处理涤棉织物,阻燃粘胶/羊毛混纺A织物,阻燃粘胶/羊毛混纺B织物,芳纶1313织物),分别从面料和服装两方面对其功能性和服用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由市场调研得出,目前冶钢炼铁企业应用的工作服面料多为纯棉织物。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的SPSS频数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该冶钢炼铁企业职工对纯棉工作服的隔热阻燃性、力学性能和热湿舒适性的满意度评价均显示较不满意,提出工作服面料需要改进;同时,隔热阻燃性、力学性能和热湿舒适性都与隔热阻燃工作服的综合性能显著相关,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强度、阻燃性、透湿性、隔热性、吸湿性、透气性。
(2)通过实验仪器对六种隔热阻燃织物的隔热阻燃性、力学性能以及热湿舒适性进行测试与分析,利用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得出芳纶1313织物的隔热阻燃性和力学性能最优,阻燃粘胶/羊毛混纺A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最优;芳纶1313织物的综合性能最优,其次为阻燃粘胶/羊毛混纺A织物、阻燃粘胶/羊毛混纺B织物,再其次为阻燃处理棉织物、纯棉织物,最差的是阻燃处理涤棉织物。
(3)利用Newton暖体假人系统测试分析了六种隔热阻燃工作服的隔热性,并模拟隔热阻燃工作服使用环境评价其舒适度,得出隔热性最优的是芳纶1313服装,同时阻燃粘胶/羊毛混纺服装和阻燃处理棉服装的隔热性优于目前应用的纯棉工作服。舒适度综合评价结果为:芳纶1313服装和阻燃粘胶/羊毛混纺(A、B)服装为舒适,纯棉服装、阻燃处理棉服装和阻燃处理涤棉服装为不舒适。
(4)综上所述,芳纶1313织物和阻燃粘胶/羊毛混纺A织物为制作隔热阻燃工作服的最佳面料,其次为阻燃粘胶/羊毛混纺B织物,而纯棉织物、阻燃处理棉织物和阻燃处理涤棉织物均不适用于隔热阻燃工作服,从而为隔热阻燃工作服在面料的选择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
|
|
1 |
姚穆,李毅,李顺东,施楣梧;逆温差条件下织物热湿舒适性的测试与研究[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2 |
尹继亮,张一心,唐世君;特种变形涤纶长丝仿毛织物热湿舒适性研究[J];毛纺科技;1999年06期 |
3 |
汪万起;我国第一个《夏服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标准通过评审[J];中国标准化;2000年05期 |
4 |
孙锋;涤纶低弹丝纬编针织产品性能的研究[J];合成纤维;2004年01期 |
5 |
刘茜;从服装热湿舒适性的测试看主客观评判的关系[J];中国纤检;2004年10期 |
6 |
张柱;服装热湿舒适性和材料的热湿传递特性(摘要)[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7 |
唐世君,尹继亮,张一心;夏季服装热湿舒适性的综合评价[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8 |
姚穆,施楣梧,张一心;织物微气候仪Ⅱ型的研制[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9 |
王厉冰,胡心怡;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灰色聚类评价[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0 |
刘茜;从服装热湿舒适性测试看主客观评判的关系[J];纺织科技进展;2004年04期 |
11 |
李新娥;;改善夏季真丝服装面料热湿舒适性研究[J];纺织科技进展;2006年02期 |
12 |
陈培根;胡军;郑鹏程;汪学骞;;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织物热湿舒适性评价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06年04期 |
13 |
吴济宏;于伟东;;针织运动面料热湿舒适性的模糊评价[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
14 |
李红霞,赵伟强,娄建新;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计算机仿真研究[J];北京纺织;2000年03期 |
15 |
尹继亮,来侃,张一心,唐世君;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J];北京纺织;2000年06期 |
16 |
王越平,史丽敏,李佳,周苏萌;防紫外凉爽面料的研制[J];北京纺织;2004年06期 |
17 |
李红霞,赵伟强,娄建新;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计算机仿真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00年02期 |
18 |
孙锋;热湿舒适性羊毛复合针织内衣的开发[J];合成纤维;2003年01期 |
19 |
柳世龙;用纬编单面添纱组织开发热湿舒适性针织面料的途径[J];四川纺织科技;2003年01期 |
20 |
李仲;;纸尿布热湿舒适性测评[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