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补偿制度研究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行政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理论体系已初步成形。遗憾的是,行政补偿作为现代行政法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其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在我国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现行的法律法规中虽不乏“补偿”的零散规定,但这些规定之间根本缺少内在的整序性而无法形成和谐统一的、适应现代法制发展需要的行政补偿制度;另一方面行政补偿的基础理论研究长期受到冷落,迄今为止行政法学界还未有对该制度进行系统完整的理论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运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行政补偿的基本理论问题和我国行政补偿的制度建设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主要对行政补偿的范畴进行了梳理。在对学界关于行政补偿概念的分歧进行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作者对行政补偿进行了如下界定:行政补偿是指行政主体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合法行使公权力的行为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特别损害,依公平原则,对遭此损害的相对人给予合理补偿的行为。为了廓清行政补偿的外延,作者还对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等相近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作了较为细致的辨别,突出了行政补偿的行政行为性质。
第二章旨在对行政补偿确立的法理基础进行考察与分析,这种分析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从法哲学的角度看,“特别牺牲说”和“公共负担平等”理论是相通的,它们分别从原因和结果两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行政补偿制度确立的法理基础;而财产权的社会性和人权平等保护的理论则为行政补偿奠定了坚实的宪法学基础。本文还首次从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行政法基本原则等方面分析了行政补偿的行政法学基础。
第三章以征收补偿为切入点,分析比较了西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行政补偿制度,其中主要就行政补偿的构成、原则、要素、程序及救济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和当今行政补偿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回顾了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现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建设中存在问题作了建设性的探讨,并就建立统一的行政补偿制度提出自己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