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报刊文章的象似性研究
【摘要】:本论文研究象似性原则在解读英语报刊文章中的作用,试图挖掘形式与意义之间的理据性联系。本次研究选取2004年美国大选后期的政治新闻报道作为语料,即9月中旬到11月初。41个例证均来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刊《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新闻周刊》。主要结论如下:
英语报刊文章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理据性联系,英语的许多特征都可以用象似性原则解释,使用象似性原则理解英语报刊文章的隐含意义是可行的,可以激发英语学习者学习报刊文章的兴趣。
贡献与意义为:
(1)论文列举许多例证证明象似性理论为英语报刊文章乃至其它语篇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2)强调了词汇层面与句法层面的象似性,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区别。不仅着重探讨语言符号与结构的象似性,还指出了研究排版与印刷象似性的必要性,扩展了象似性研究的范围。
(3)论文除探讨新闻标题、导语、正文中的缩减形式、常用套语、委婉语、典故、修辞手法等常见特征外,还研究了标点符号和元音的象似性的应用。
论文的含义如下:
(1)说话人或作者也许意识不到其语言中包含隐含意义,读者对此类意义也不甚敏感,因此一个文本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读者。英语学习者应培养自己发掘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更好地理解象似性特征的意义。
(2)象似性研究是一种微观的视角,离开这个视角虽不会妨碍对整个语篇大意的理解。但读者难以理解形式本身的隐含含义,因此无法欣赏英语新闻这种实用文体独特的美。
(3)不过,象似性理论不能解释所有语言现象,语言符号和结构往往受到任意性和主观选择的影响。形式和意义不是永远对等的。理解英语新闻中的象似性虽应注重形式,还应该以意义为主,理解文本的含义是解读的终极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H315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H315
【引证文献】 | ||
|
|||
|
|
|||
|
【参考文献】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同被引文献】 | ||
|
|||||||||||||||||||||
|
|
|||||||||||||||
|
【二级引证文献】 | ||
|
|||
|
【二级参考文献】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