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河景观的场所精神研究
【摘要】:
我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河流。它包括古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等不同时期段。它的贯通和开发,不仅使各地的经济交流变得容易和频繁,也促使了各区域文化的交流、融会、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城市中的古运河,为了避免赘述,文中简称城市运河。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运河不仅起到是排洪、解涝、水上运输等功能,还起到保护城市生态、发展城市旅游、丰富城市休闲生活、传承历史文化等重要功能。但随着我国城市运河景观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例如风格的趋同、文化意义的模糊等,造成运河场所精神的丧失,人们在运河场所中难以寻求情感追忆,以及精神层面上的深刻体验。因此,本论文从运河景观入手,提出关于城市运河景观的场所精神研究,试图从场所精神的本质和内涵出发,结合建筑现象学、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探讨如何体现城市运河的历史和文脉,以及如何体现运河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城市运河地区是城市景观环境建设及改造整治的重点地段,在跨水域城市的形成、演变过程中,有着多方面的意义。本论文结合场所精神理论的有关内容,研究分析城市运河区域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空间形态等,并结合实例分析体现运河景观的场所精神的相关要素。在此研究基础上,力图提出一些有利于创造城市运河景观场所精神的方法,同时为创造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U986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U986
【引证文献】 | ||
|
|||
|
|
|||||||||||||||||
|
【参考文献】 | ||
|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
|||||||||||||||||||||
|
【同被引文献】 | ||
|
|||||||||||||||||||||
|
|
|||||
|
|
|||||||||||||||||||
|
|
|||||||||||||||||||||
|
【二级引证文献】 | ||
|
|||||||||||||
|
【二级参考文献】 | ||
|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