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地位及其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相关基因的研究
【摘要】:
第一部分肺炎链球菌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
目的了解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在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感染情况;探讨S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本地区SP对抗菌药物尤其是对β-内酰胺类的敏感性。
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486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分离培养得到SP株的纯培养物。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K-B法)测定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对其中79株SP以E-test法测定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
结果4865例痰标本中,检测到509株SP,阳性率为10.5%。三年间SP检出率无明显差异。SP以3~5岁儿童最为易感,无性别差异,春冬季感染率较高。SP导致的疾病主要为支气管肺炎(86.2%),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96.9%)、发热(60.3%)、喘息(49.3%)、肺部罗音(81.6%)和胸片异常(90.4%)。SP感染患儿易合并鼻-鼻窦炎。单纯SP感染149例,合并感染病原中以支原体和合胞病毒最为多见,分别为28.5%和17.5%。检出的SP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氯霉素、氧氟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79株SP中91.1%为中介株,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87.3%、32.9%、10.1%。93.7%的SP株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在耐药(R)模式上,以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四环素+头孢呋辛最常见(29.1%)。
结论(1)肺炎链球菌为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最易感的细菌病原。(2)全年均存在SP感染,流行高峰在春冬季。(3)SP感染的临床特征无特异性,引起的感染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4)SP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头孢呋辛的耐药率极高,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以中介为主,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随着青霉素MIC值的增高,SP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亦呈上升趋势。苏州地区SP耐药形势严峻,临床上对SP感染的治疗有待调整。
第二部分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
目的分析肺炎链球菌(SP)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PBP1a、2b、2x序列的氨基酸变异情况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关系。
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08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到的各种来源SP标本59株,以E-test法测定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对各株SP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基因PBPla、2b和2x的青霉素结合区域(penicillin binding domain PBD)以巢式PCR扩增及测序,将其与SP标准株R6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氨基酸变异情况。
结果59株SP中PSSP株8例(13.5%),PISP株46例(78.0%),PRSP株5例(8.5%)。两株PRSP未检出PBP1a。已证实与耐药相关的活化位点突变在本研究中均有发现,如PBP1a中Thr371→Ala/Ser,PBP2b中Thr451→Ala、Glu481→Gly以及PBP2x中Thr338→Ala。同时本次研究亦发现一些少见的变异位点,如PBP2x中Ser337→Thr、Gln552→Glu(使头孢菌素MIC值增加约3倍),PBP2b中Gly472→Leu、Ser474→Asn、Gly488→Ala及PBP1a中Ser351→Ala、Ile358→Thr。一些位点的氨基酸置换与β-内酰胺类MIC值密切相关,PBP2x中Thr338→Ala、Met339→Phe、Met400→Thr和Arg384→Gly的联合突变株(占45.6%,26/57)头孢菌素类MIC值显著增高,平均MIC≥5.0μg/ml;PBP2b中Ala624→Gly、570QLQPT→AIDTK的联合附加突变(占49.2%,29/59)可使头孢菌素类的平均MIC值升高3倍以上,青霉素MIC平均值达1.0μg/ml:PBP1a氨基酸变异表型较为单一,均为三个保守序列(附近)Thr371→Ala/Ser、Pro432→Thr和574TSQF577→NTGY的同时变异,在此基础上Ser351→Ala、Ile358→Thr的变异可不同程度的增加β-内酰胺类MIC值,达到中介至耐药水平。部分具有相同氨基酸变异的SP株出现不同的β-内酰胺类MIC值。
结论(1)PBP1a、2b、2x的氨基酸变异与SP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有关。(2)随着保守序列(附近)氨基酸变异位点的增多,其β-内酰胺类MIC值亦有所增高。(3)临床SP株PBP的氨基酸变异与实验株有一定差异。(4)部分SP株β-内酰胺类MIC值的差异无法完全依赖PBP1a、2b、2x的氨基酸变异来解释,有待对其它PBP或非PBP相关基因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25.6;R450
|
|
|
|
1 |
姚开虎;王立波;赵根明;郑跃杰;邓力;赵瑞珍;邓秋莲;胡英惠;俞桑洁;沈叙庄;杨永弘;;四家儿童医院住院肺炎病例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性监测[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年03期 |
2 |
张坚磊;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及药敏试验[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05期 |
3 |
吴文娟;张泓;蒋燕群;倪语星;;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及传播机制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年02期 |
4 |
张璟;孙自镛;;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株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年02期 |
5 |
樊有;丁晶晶;施毅;宋应建;邵海枫;;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年05期 |
6 |
华春珍,尚世强,李建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儿童株体外抗菌活性[J];临床儿科杂志;2004年04期 |
7 |
张建华;丁云芳;糜祖煌;秦玲;盛锦云;赵根明;;儿童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红霉素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6年07期 |
8 |
陆权;;呼吸道感染常见细菌病原的变迁及对策[J];临床儿科杂志;2008年06期 |
9 |
丁云芳,糜祖煌,秦玲,张建华,陶云珍,亓晓;肺炎链球菌β-内酰胺酶TEM基因的发现[J];现代实用医学;2003年12期 |
10 |
赵根明,BLACK Steve,SHINEFIELD Henry,王传清,张颖华,林玉尊,姜庆五;儿童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
|
|
|
|
|
1 |
吴本权,唐英春,朱家馨,谈淑卿,张扣兴,毕小刚;广州市区两幼儿园2~6岁健康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状况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年05期 |
2 |
姚成,余泽波,肖永红;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
3 |
王辉,陈民钧;耐青霉素肺炎球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8年04期 |
4 |
于新蕊;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合理用药[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年06期 |
5 |
袁艺,卢竞,王洛平,王慧平,白常乐;小儿下呼吸道感染140株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J];疾病监测;2002年06期 |
6 |
杨帆,张婴元,Lesley McGee,Avril Wasas,Keith Klugman,吴卫红,周乐,朱德妹,汪复;肺炎链球菌呼吸道感染分离株的耐药性[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年01期 |
7 |
王辉,朱家馨,刘勇,陈文昭,谢秀丽,徐英春,陈民钧;1999-2000年中国4所医院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的耐药现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年03期 |
8 |
赵铁梅,刘又宁;肺炎链球菌192株对新喹诺酮类体外耐药性测定[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年06期 |
9 |
曾雪峰,秉钧,吕晓菊,范昕建,冯萍,俞汝佳;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调查及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年03期 |
10 |
朱德妹,汪复,张婴元;2004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