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胺树枝状分子的制备与单/双光子性能研究
【摘要】:
具有共轭大π键的有机多枝分子具有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枝与枝之间的耦合作用表现出强荧光行为,同时也表现出强双光子吸收性质。
(1)本论文主要设计合成了六个具有共轭结构的新型有机多枝分子材料,代号分别为P-B1、P-B3、P-T1、P-T3、P-W1和P-W3。
系统测试所合成的材料的紫外可见光谱、单/双光子荧光光谱等性质,详细讨论了多枝分子结构中分子的平面性对其单/双光子吸收与荧光行为的影响,得出如下研究结果:a、增加分子枝的数量对增加分子非线性吸收起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枝分子显示出更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b、多枝分子的平面性对双光子吸收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分子的平面性越好,双光子的吸收截面越大。
(2)本论文还将代号分别为G1-OH、G2-CHO、G2-X、ST-G1、ST-G1.5、ST-G2和ST-G1′的七种化合物的光限幅性质进行研究,得出:a、分子激发态寿命与激光脉宽为同一数量级时,激发态明显存在再吸收。b、随着枝数的增加,光的限幅效率明显提高,ST-G2样品光的限幅效率可达86%。c、随着样品浓度和光程长度增加,限幅效率明显提高。
|
|
|
|
1 |
江寿平,连少辉,阮康成,陈立群,黄天钧,惠令凯,刘颂豪,张拯,立群;蛋白质中的双光子过程[J];量子电子学报;1984年01期 |
2 |
于晓强;陶绪堂;蒋民华;;双光子生物荧光显微技术中的探针问题[J];大学化学;2008年01期 |
3 |
李安玲;张临杰;冯志刚;赵建明;李昌勇;贾锁堂;;超冷里德堡原子的产生以及探测[J];光谱实验室;2007年06期 |
4 |
;专利与文摘[J];感光材料;1997年02期 |
5 |
;华中师院学报1984年总目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
6 |
王文华;程建波;祝洪杰;;掺杂Er~(3+)的TiO_2的发射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6期 |
7 |
刘冬云;吕树臣;;纳米晶ZrO_2(CaO)∶Er~(3+)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
8 |
李秀明;吕树臣;刘金霞;;纳米晶ZrO_2∶Er~(3+)的制备及发光性质[J];发光学报;2007年03期 |
9 |
黄池宝;任安祥;黄志宏;郑立军;李海渤;冯承浩;;衍生于苯并-12-冠-4的双光子荧光Fe~(3+)探针[J];分析化学;2010年04期 |
10 |
安丽琼;章健;刘敏;王士维;;Lu_2O_3:Yb~(3+),Ho~(3+)纳米粉体的发光性能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8年02期 |
11 |
谭鑫鑫;吕树臣;;Er~(3+)及Er~(3+)/Yb~(3+)掺杂ZrO_2-Al_2O_3的制备及发光性质[J];光子学报;2010年07期 |
12 |
程极济;生物光化学中的几个问题[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3年01期 |
13 |
钱鹰;林保平;孙岳明;肖国民;;双光子诱导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2006年12期 |
14 |
宋博;杨军;张希艳;柏朝晖;卢利平;;燃烧法制备NaYF_4:Er~(3+),Yb~(3+)纳米发光粉[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2期 |
15 |
赵士龙;黄晓城;徐时清;郑飞;王宝玲;王焕平;;Er~(3+)掺杂透明微晶玻璃光谱性质的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16 |
刘立新;杨魁胜;王学荣;张月平;;Yb~(3+)/Ho~(3+)双掺氟氧硅酸盐微晶玻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7 |
蓝雨靖;杜海燕;;上转换材料LiLa(MoO_4)_2:Yb~(3+),Er~(3+)(Tm~(3+))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测定[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8 |
杨智杰;朱基千;周凯;;Tm~(3+)/Yb~(3+)共掺氟氧玻璃的光谱性质[J];玻璃与搪瓷;2010年02期 |
19 |
朱自强;李铁津;;双光子光化学[J];化学通报;1982年04期 |
20 |
薛宁;邹永金;樊先平;;稀土掺杂复式钨酸盐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发光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