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FET模型及MUX/DEMUX电路设计
【摘要】:
大规模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的设计和生产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工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器件模型则是联系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的纽带。随着CMOS工艺的发展,MOS器件尺寸不断缩小,集成电路设计对器件模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电路设计对电路模拟精度和效率的要求,MOSFET模型必须简单、精确,而模型参数提取是器件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部分:MOS器件模型参数提取和高速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本文首先给出了各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然后讨论了按摩尔定律发展的MOS器件,对MOS器件的各种新型结构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接着,本文详细讨论了三种MOSFET模型参数提取方法:单器件参数提取、多器件参数提取和区域化参数提取方法。并选取BSIM3V3作为器件模型,对一组0.35um CMOS工艺器件的直流参数和部分交流参数进行了提取,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作为器件模型的实际运用,文中设计了两块高速数字电路芯片:2Gb/s16:1复接器和2Gb/s1:16分接器。复接器和分解器都有三种主要的结构:串行结构、并行结构和树型结构,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我们选用了树型结构,采用准静态逻辑实现。文中详细讨论了系统的结构选择、电路逻辑选择以及各种门电路和D触发器的设计,并给出了部分电路的仿真波形,分析了版图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测试结果。本次设计采用0.18um CMOS工艺,初步的测试结果表明,芯片成功实现了复接和分接的功能。常温下,复接器和分接器的最高工作速率都可达到2.5Gb/s。
|
|
|
|
1 |
宋文斌;韩郑生;;基于MPI的全局并行遗传算法的SOI MOS器件模型参数提取[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9年07期 |
2 |
陈勇,钟玲;深亚微米MOS器件模型BSIM2及其参数提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
3 |
刘海涛;黄扬帆;温志渝;;MOS晶体管模型参数提取的实验方法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年04期 |
4 |
魏长河;郑学仁;;MOSFET和Poly-Si TFTs参数提取策略的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9年07期 |
5 |
李盛峰;李斌;郑学仁;;BSIM3v3模型关键参数提取的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年07期 |
6 |
陈松涛,刘晓彦,杜刚,韩汝琦;基于BSIM3的超深亚微米器件建模及模型参数提取[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3年04期 |
7 |
吴庆国;居悌;;晶体管模型参数提取的一种新方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
8 |
方勇;吴龙胜;韩本光;陈超;唐威;;基于器件仿真的参数提取方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08期 |
9 |
沈鸣杰;戴忠东;俞军;;一种新型的抗单粒子翻转的D触发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10 |
高勇;冯松;杨媛;;深亚微米全耗尽SOI MOSFET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8年01期 |
11 |
葛霁;金智;苏永波;程伟;刘新宇;吴德馨;;一种InP双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小信号物理模型及其提取方法[J];物理学报;2009年12期 |
12 |
徐祖能,董在望;一种确定弱非线性双端口网络模型参数的新方法[J];微电子学;1992年01期 |
13 |
王伦耀,吴训威,叶锡恩;新型半静态低功耗D触发器设计[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年06期 |
14 |
吕红亮;张义门;张玉明;车勇;孙明;;4H-SiC MESFET肖特基栅接触的界面参数提取(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8年03期 |
15 |
杭国强;;低功耗三值双边沿触发器设计[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7年04期 |
16 |
吴训威,卢仰坚;适用于三值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CMOS触发器[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2年04期 |
17 |
曹娜,吴瑞,郑国祥;一种新的单边高压器件的模拟及参数提取方法[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4年02期 |
18 |
李瑞贞,韩郑生;基于遗传算法的BSIM SOI模型参数提取[J];半导体学报;2005年08期 |
19 |
李瑞贞;李多力;杜寰;海潮和;韩郑生;;BSIM SOI阈值电压模型参数的提取[J];电子器件;2007年01期 |
20 |
杭国强;任洪波;;新型低噪声电流型CMOS边沿触发器设计[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