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熔融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
焚烧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极易导致二次污染,而焚烧灰渣是二次污染的主要载体,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理焚烧灰渣成为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用熔融法处理焚烧灰渣尤其是飞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研究了华东地区两家垃圾焚烧厂的底灰和飞灰的基本特性和熔融特性,用FLUENT软件对设计的旋风熔融炉进行了冷态模拟和简化的热态模拟。
底灰和飞灰的化学组成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对飞灰又采用EDS能谱分析仪分析了其表面的元素组成,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其微观形貌。
在管式炉上对底灰和飞灰进行了熔融实验。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温度对底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1400℃时底灰达到了较好的熔融效果。从热灼减量、重金属迁移和微观形貌变化的角度分别分析了熔融时间、熔融温度、不同添加剂以及添加剂量的变化对飞灰的熔融特性的影响。认为90分钟的熔融时间、1400℃的熔融温度能使飞灰达到充分熔融,相比掺入CaO和Al2O3而言,掺入SiO2由于降低了试样的碱基度而更有利于提高熔融效果,但不能任意提高SiO2的添加量,否则会降低Cr、Ni、Cu、As的固溶比。
构想了煤气化-旋风炉熔融系统,并用FLUENT软件对实验设计的旋风熔融炉进行了冷态模拟和简化的热态模拟,探讨了二次风切向入口与割向入口以及不同入口大小对炉内冷态流场的影响。冷态模拟结果表明割向入口对炉内流场影响不大。热态模拟结果表明设计的熔融炉炉内难以产生气流旋转,分析认为其原因是炉体尺寸太小而高温下气体粘性增强使得炉墙作用明显。
|
|
|
|
1 |
王学涛,金保升,仲兆平,焦有宙,党小剑;焚烧炉飞灰熔融处理组成特性分析[J];环境化学;2005年05期 |
2 |
钱玲,侯浩波;浅谈垃圾焚烧灰渣的资源化利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年10期 |
3 |
孙昕;金龙;宋立杰;田永静;;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09年02期 |
4 |
章骅,何品晶;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的资源化利用[J];环境卫生工程;2002年01期 |
5 |
马晓茜;刘国辉;余昭胜;;基于CFD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燃烧优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6 |
叶海霞;;建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科技传播;2010年18期 |
7 |
岳鹏,施惠生,袁玲;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制备建筑材料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3年01期 |
8 |
李国建;胡艳军;陈冠益;钟英杰;张雪梅;;城市污水污泥与固体垃圾混烧过程中重金属迁移特性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
9 |
罗春晖;新型重金属固定剂处理垃圾焚烧飞灰[J];化工新型材料;2003年12期 |
10 |
岳鹏,施惠生,舒新玲;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胶凝活性的初步研究[J];水泥;2003年05期 |
11 |
李建新;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J];广西节能;2003年04期 |
12 |
纪俊红;郭仁宁;李锐平;;城市生活垃圾风力分选中流场的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
13 |
洪全;重庆某电厂灰渣中痕量金属元素形态分布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0期 |
14 |
洪全;重庆某发电厂灰渣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7期 |
15 |
陈蕾;杨学权;辛美静;潘立群;蔡玉良;;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及其波动对水泥窑的影响分析[J];水泥;2010年09期 |
16 |
孙俊民,孙志宽,姚强,徐旭常;燃煤固体产物中元素分布特征[J];热能动力工程;2001年06期 |
17 |
章骅,何品晶;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及其性质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06期 |
18 |
胡建杭;王华;刘慧利;张凤霞;马旭东;;城市生活垃圾气化熔融焚烧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11期 |
19 |
殷大众;锅炉飞灰重熔技术[J];化工质量;1999年02期 |
20 |
李润东,聂永丰,李爱民,王雷,池涌,岑可法;LC添加剂对垃圾焚烧飞灰熔融过程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