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机织复合材料因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仿形能力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机织复合材料,通过在织物表面形成可以有效植入两层预制体之间树脂层的Z向毛圈,提高了复合材料抗分层、耐冲击能力。
本文以粗纱起圈增强复合材料为例,研究了起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研究了起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结构和面内力学性能。通过合理假设建立了一种细观力学模型,计算出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含量,利用体积平均化方法结合蔡-吴(Tsai-Wu)理论对材料的拉伸、压缩强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第二部分进行了起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建立了起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平拉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其损伤演变过程,得到了材料的平拉强度,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
第三部分对起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用真空吸胶工艺制作了各种符合要求的试验件,对起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纵横剪切、短梁剪切、平拉、双面剪切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平面机织层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
|
|
|
1 |
林均品,张勇,陈国良;骨架增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J];材料工程;2000年06期 |
2 |
高金花;李炜;;三维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几何模型[J];纤维复合材料;2006年04期 |
3 |
戴青春;胡红;;纬编针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J];纺织学报;2008年01期 |
4 |
吕立斌;王照宇;荀勇;;碳纤/玻纤缝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10年10期 |
5 |
郭建辉;;“管状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研究”项目通过天津市教委验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
6 |
赵鸿汉;;我国已进入多元化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新时期[J];玻璃钢;2012年02期 |
7 |
张岩;孙宝忠;;三维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横向冲击频域响应特征[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
8 |
;新的玻纤增强复合材料[J];上海化工;1987年05期 |
9 |
宋月鹏,冯承明,许斌;铸铁基硼化物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
10 |
王守仁;耿浩然;张景春;王英姿;;三维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磨损模型的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6年05期 |
11 |
李炜;;低成本制造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J];世界科学;2007年03期 |
12 |
王旭;晏雄;;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损伤行为的声发射特征[J];纺织学报;2010年03期 |
13 |
陶丽军;林凤玲;殷肖海;刘晓洪;;纬编针织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14 |
郭建辉;;“管状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研究”项目通过天津市教委验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
15 |
李彦春;国外玻璃钢工业发展动态[J];中国建材;1987年10期 |
16 |
曹利;蒋持平;姚忠凯;雷廷权;邹振祝;王铎;;非连续增强复合材料应力分析的简化模型[J];金属科学与工艺;1991年01期 |
17 |
张慧萍,庄兴民,晏雄,高小玲;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分析[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6期 |
18 |
;热塑性增强复合材料[J];技术与市场;2011年01期 |
19 |
张卓,姜亚明,邱冠雄;纬编双轴向多层衬纱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线圈结构几何模型的建立[J];针织工业;2003年04期 |
20 |
曾庆敦,苏敬源;低温下纤维束及束增强复合材料的应力集中[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