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城市规模结构特征及发展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赶上东部其它沿海省份。但长期以来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都市圈的夹击下,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东部其它沿海省份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研究其城市规模结构是否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对正确认识福建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体系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查阅了有关区域经济学中关于城市规模结构的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对福建省的城市规模结构特征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利用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指数等指标,通过对福建省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特征的研究发现,福建省的城市人口规模较小,大城市数量少,城市人口集中度有限,城市规模分布增长方式较为平缓;再结合区位熵和城市流的相关理论对福建省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职能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发现,福建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体系中经济的集聚程度较为分散,导致不能形成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城市规模结构体系中的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有限,整体上大部分城市中象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外向功能服务能力也较弱,不利于进一步形成更为合理的城市规模结构体系。
要实现福建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体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先努力推进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大城市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其次明确各城市的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最后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