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众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控制的研究

吴胜亮  
【摘要】:在未来战场上,作战环境异常复杂,不仅要求导弹能够对自身精确制导,还应该与其他导弹协作,完成多种作战任务,实现导弹群体作战效能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对多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控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导弹作战性能、多目标分配和多枚导弹协同制导策略三部分内容进行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为了在群体飞行器攻防对抗中实时获得可拦截空域的信息,讨论了传统定义的空空导弹可拦截区和空空导弹射后实时可拦截区。通过与传统定义的可拦截区进行对比,分析归纳了空空导弹实时可拦截区的特点。考虑加工误差引起的升阻比误差和风场干扰,仿真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空空导弹可拦截区,并分析研究了升阻比误差和风场对空空导弹可拦截区的敏感度。 第二部分先讨论空空导弹对目标的优势,然后给出了基于估计剩余飞行时间的优势矩阵和多目标分配算法,并分别对导弹数目大于或等于目标数目进行数值仿真验证。 第三部分先讨论了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时间协同控制律,接着讨论了领弹选取原则,并分别对多枚空空导弹组成的单导弹编队应用时间协同控制律打击不机动和机动飞行的目标进行数值仿真;其次,讨论了多导弹编队协同制导,其中各个导弹编队队内采用时间协同控制律,导弹编队之间满足分时协同攻击要求;最后对两个导弹编队协同攻击两个目标进行数值仿真。数值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协同制导策略能够满足单导弹编队和多导弹编队按照协调的时间协同攻击目标的任务要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芳;;2009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重大事件盘点[J];中国航天;2010年04期
2 李文盛;王继新;;即将飘扬的[万国旗] 印度弹道导弹防御系统[J];兵器知识;2005年05期
3 边记;;台湾发展积极防御系统[J];海陆空天惯性世界;2000年05期
4 周伟;;AAD与PAD 印度自主导弹防御系统[J];兵器知识;2009年05期
5 孙雅平;;印度进一步推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计划[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年02期
6 王国庆;;浅析MD系统的卫星攻击能力[J];航天电子对抗;2009年02期
7 宋博;沈娟;;美国地基弹道拦截器[J];飞航导弹;2009年08期
8 夏薇;;北约同意欧洲导弹防御计划[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0年06期
9 劳冰;美国开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J];国际太空;2003年07期
10 江山;美建最大的海外反导基地的背后[J];国防科技;2004年09期
11 温德义;;美国启用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J];现代兵器;2005年01期
12 佛显超;贾祥瑞;林青松;;导弹防御系统的X波段雷达能力分析[J];火控雷达技术;2009年03期
13 杨兵;王劲松;王付明;;印度导弹防御系统发展综述[J];飞航导弹;2011年05期
14 路云;;雷锡恩、洛马与波音公司获得新一代“标准导弹”-3合同[J];战术导弹技术;2011年03期
15 宛琰;美陆军计划研制新的导弹防御系统[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1年05期
16 方明;;“奥尔巴托斯”武器系统[J];飞航导弹;1984年02期
17 李慧;闫俊武;曾贵明;;针对MD的电子对抗技术[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7年02期
18 葛姗姗;;洛·马公司安装改进型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年04期
19 吕金建;丁建江;项清;阮崇籍;叶朝谋;;弹道导弹识别技术发展综述[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0年04期
20 高乾;周林;王森;陈曦;;弹道导弹中段目标特性及识别综述[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雷;彭伟;余沛毅;;基于排队论的导弹防御系统的效能分析[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陆俊元;;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空间特征及对我国安全影响分析[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3 江增辉;;高校创新性科学研究的疑惑:协同作战还是孤军奋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韩玉祥;李春孝;陈汝胜;王鹏;;建立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区的探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刘雄;康凤举;;编队协同反潜概念模型研究[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汪洋;尹长君;;试论办公室秘书的协作精神[A];甘肃省铁道学会文秘档委员会2006年度综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郑婕;杨桦;;“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新体系构建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本刊评论员;;明确思路 抓住重点 乘势而上 为实现今年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A];全省烟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恽前程;;淮海战役中的华野六纵[A];铁流——纪念淮海、渡江战役胜利六十周年[C];2008年
10 张庆杰;杜涛涛;朱华勇;沈林成;;基于DCPS的分布式多UCAV协同控制半物理仿真系统[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坚;导弹部队协同作战的组织和效能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吴鹏;带末端攻击角度约束的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童幼堂;舰空导弹指挥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鹏宇;空间拦截最优轨道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毕永涛;直/气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控制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运迁;大气层内拦截弹制导控制及一体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晓东;复杂的动态实时强协同协作模型DReaSCoM研究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8 曲萍萍;基于动态面控制的寻的导引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朱强国;冷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的动因研究[D];外交学院;2002年
10 孙胜;有限时间收敛寻的导引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胜亮;众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控制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2 周自龙;论美俄在导弹防御系统领域的博弈[D];新疆大学;2010年
3 野邵文;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能量分配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田群方;多导弹协同制导及编队飞行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康凯;导弹拦截末段制导律与复合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程聪;无人机协同作战任务分配与攻击效能评估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韩圣春;面向效能分析的装甲兵分队协同作战系统建模与仿真[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季伟伟;自行防空系统协同作战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雪丽;协同作战信息系统组网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宏利;导弹复合控制系统切换控制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专稿 林寒;美导弹防御系统效果有限[N];世界报;2008年
2 贾延宁;美国科学家质疑导弹防御系统计划[N];解放军报;2003年
3 丹尼斯·M·葛姆雷 本报特约编译 叶子 美国“控制武器扩散研究中心”研究员;巡航导弹扩散冲击美导弹防御系统[N];世界报;2008年
4 记者 汤水富;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第四次试验成功[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记者 谭新木 潘云召 记者 曹丽君;美导弹防御系统根本无法“防御”?[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记者 周良;美国尚未掌握导弹防御系统关键技术[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陆保生;日本加紧构建导弹防御系统[N];解放军报;2004年
8 记者 谭新木 胡晓明;美国后年部署导弹防御系统[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张宁;调解俄美“亮剑”,欧盟“各打五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本报专稿 司项宇;美国“太空导弹”计划欲防中国[N];世界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