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无网格及网格和无网格混合算法研究
【摘要】:
无网格方法具有布点灵活性,适合处理复杂外形,但和基于网格的算法相比在计算效率上还不具竞争性。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并集现有方法各自的特点于一体,本文结合各种管道内流、绕翼型外流及反设计等实际问题,就自适应无网格及网格和无网格混合算法等相关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首先对无网格算法基本控制单元,即点云结构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在点云结构上空间导数拟合是采用无网格方法首先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最小二乘和移动最小二乘方法的原理,使空间导数拟合问题归结为与点云结构密切相关的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分析和讨论了几种较为常见的选点准则,提出了综合选点构造点云结构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线性方程组病态问题。
其次研究了用于求解Euler方程的无网格算法。对于翼型后缘等物面边界以及远场边界,提出了适合点云结构的边界条件处理方法。借鉴网格方法中常见的逆风格式和人工耗散模型,构造了适合点云结构的对应处理方法,由此提出求解Euler方程的具体实施方法,并成功地对绕翼型跨音速及超音速典型流动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为进一步开展无网格自适应以及网格和无网格混合算法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接着研究了自适应无网格算法,以期降低初始布点要求和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了基于点云结构的局部加密技术:利用压力梯度探测流场中出现激波的敏感区域,并在这些区域中生成新节点,形成更加精细的点云结构;为进一步控制计算节点总数,提出了自适应节点移动方法:根据点云结构参考半径均布的思想,以压力梯度构造权函数来控制点云的参考半径,通过减小敏感区域内点云的参考半径,实现了节点向流动特征的自适应移动。算例展示出本文发展的自适应方法能使节点的位置或者数量进行合理的调整,激波等流场特征分辨率有了显著提高。
为充分利用无网格方法灵活的优点并且最大限度减少它所需付出的计算工作量,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局部无网格技术的网格与无网格混合算法。与单一的无网格方法相比较,由于在大部分计算区域采用了网格单元填充,使得发展的算法在运算效率上能与网格方法相当;同时在物体附近嵌入了无网格区,只要求局部布点离散,具有灵活性,使得发展的算法适合处理任意外形。在网格与无网格区域的交界处,提出了布置辅助单元和节点等方法构成边界信息,实现了区域间的流动信息传递。控制方程的空间导数分别在两区域用有限体积法和无网格法离散近似,时间方向都采用四步显式Runge-Kutta格式推进求解,数值模拟了喷管内部和绕翼型外部等二维定常流动问题,在此基础上将混合算法推广用于三维非定常流动问题的求解,并分别与整体有限体积法和整体无网格方法进行了比较。算例展示出,本文提出的混合算法能有效捕捉激波间断,且两区域等值线过渡光滑,算法效率如预期与网格算法相当,表明方法是可行的。
最后,本文利用发展的混合算法与遗传算法结合,进行了反设计问题的尝试性研究,展示出本文发展的方法在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中所具有的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1 |
沈赤;王沛明;许志宏;;优势区相图三维图形log P_i-log P_j-T的绘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3年01期 |
2 |
吴艳花;陈洁群;;基于GIS的地价管理应用信息系统解决方案[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07期 |
3 |
张栒;湛成伟;邓辉文;唐甘翌;;一种快速减法聚类算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4 |
来元,冯焕清,诸葛斌;一种用于表面重建的网格点生成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03期 |
5 |
王梅珍;王府梅;王善元;;基于网格的织物虚拟场景真实感模拟及计算机实现[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6 |
江志国;车竞;;基于网格面元法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性能分析[J];计算机仿真;2011年03期 |
7 |
欧莽;钦明皖;汪继文;;基于非结构三角网格的两种自适应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年35期 |
8 |
刘辉;彭滢;龚斌;代斌;魏代政;;网格环境下期权定价BSDE模型的并行实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
9 |
郭福成;;基于多级网格搜索的固定单站无源定位方法[J];信号处理;2008年06期 |
10 |
谢丹;;Illustrator CS3表现产品的质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19期 |
11 |
吴焕明,方漪;基于计算机立体视觉的图像测量技术[J];工程图学学报;2002年04期 |
12 |
叶茸,吴刚,何志均;传真图象缩放的快速操作[J];计算机工程;1999年03期 |
13 |
白义如,王晓文,白世伟;自动网格法程序的数值模拟测试[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14 |
支力佳;张少敏;赵大哲;赵宏;;融合多种特征点信息的最小生成树医学图像配准[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年03期 |
15 |
白洪涛,张其林,魏吉东;寻找任意线段和圆弧围成区域的一种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1年10期 |
16 |
奚家鉴;刘文锦;张兴雅;;数据网转换的一种快速电算方法[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82年01期 |
17 |
张爱华;王亮;;网格图像法提取多维脉搏特征信息[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9期 |
18 |
胡坤;卢铁贵;;近点按距离加权平均的快速网格化算法及其FORTRAN源程序[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2年04期 |
19 |
吕秋灵,沈丽宁;一种改进的离散数据网格化方法[J];计算机辅助工程;1996年01期 |
20 |
侯革,丁建军,邵建;等值线自动分析方法与软件实现[J];宁夏工程技术;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