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泵蛋白和受磷蛋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摘要】:
Ca2+在细胞生理活动中作为第二信使,对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Ca2+在由细胞膜隔开的细胞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以及某些细胞器内的环境间,维持着极高的浓度差,这是它发挥功能的基础。Ca2+在的跨膜流动由细胞膜上的蛋白完成。Ca2+泵蛋白消耗ATP水解产生的能量,逆Ca2+浓度梯度主动输运Ca2+。目前,Ca2+泵蛋白的Ca2+输运机制以及能量传输机制都是不清楚的。肌质网Ca2+泵蛋白的活性受受磷蛋白的调控。这个调控机制仍然是个谜。受磷蛋白五聚体具有离子通道的功能,但是它的离子通透机制也是未知的。这些蛋白功能的异常会导致疾病。对它们的功能机制的探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随着蛋白质结构解析实验的进步,解析出的蛋白质三维高分辨率结构的数量在急剧增加,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子模拟技术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中,特别是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它能给出的系统中单个原子的动态信息。
基于已有的为数较多的Ca2+泵蛋白的结晶结构,本文建立了该蛋白在四种不同状态的全原子模型,每个模型包含多达17万个原子,然后分别进行了7.5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对Ca2+泵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的统计分析显示,该蛋白在膜的两侧区域靠近膜的地方,阳离子的浓度比其他的区域高一个数量级。说明了该蛋白在此区域具有阳离子亲和性。为了探讨此区域具有阳离子亲和性的原因,我们又对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构型进行了Poisson–Boltzmann静电势计算,结果显示此处是大范围的负电势分布。这就说明了Ca2+在Ca2+泵蛋白表面的结合不是随机运动的结果,而是有倾向性的。
我们还对Ca2+泵的主要调控蛋白—受磷蛋白的五聚体进行了研究。全原子的模型建立在高分辨率的NMR的结构基础上,我们使用分子动力学和平均力势计算的方法来研究其跨膜区域孔道的离子通透性。计算结果发现蛋白在平衡构型时,Ca2+通过通道时需要克服高达90 kcal/mol的自由能能垒。这说明在该构型下,Ca2+不能通过。但是当孔洞中存在一股水分子时,Cl-可以自发通过。这就验证了受磷蛋白五聚体可能是氯离子通道的假设。
|
|
|
|
1 |
罗旋,费维栋,钱革非,王煜明;分子动力学模拟中计算元胞尺寸对计算结果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6年08期 |
2 |
金年庆;胡永金;赵江;曾祥华;;氦原子注入缺陷性纳米碳管的机理[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年04期 |
3 |
向根祥;刘子江;杨向东;;高压下MgO状态方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4 |
潘海波,末松久幸,山内尚雄;金红石型氧化物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
5 |
崔守鑫,胡海泉,肖效光,黄海军;分子动力学模拟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6 |
王洪波,陈烽,王伟,侯洵;细菌视紫红质激发态动力学过程的实验与数值分析[J];光子学报;2005年07期 |
7 |
杨立军;孟庆元;李根;李成祥;果立成;;Si晶体中60°位错与空位缺陷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
8 |
孙书娟;刘杰;傅军;;光诱致聚乙炔激子的产生和演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9 |
钱海涛;谭朝爽;王思敬;严福章;;碳酸盐岩溶解动力学机制研究现状与思考[J];人民黄河;2010年07期 |
10 |
陈长军;黄延昭;肖奕;;生物大分子的自由能计算方法(英文)[J];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
11 |
余潇;;分子动力学结合双温模型模拟激光加热金属薄膜[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8期 |
12 |
陈致英,周富信,唐沧雅,丁家强,吴希俊;零温下α铁晶界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力学学报;1989年04期 |
13 |
周富信,陈致英,吴希俊,胡斌;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零温下铜及其掺银或铋的晶界结构[J];力学学报;1990年01期 |
14 |
莫则尧,张景琳;二维分子动力学程序(MDP)的并行与优化[J];计算物理;2000年Z1期 |
15 |
窦相华,王吉华,赵立岭,柳永亮;生物大分子计算机模拟中的并行运算[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6 |
周耐根,周浪;外延生长薄膜中失配位错形成条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7期 |
17 |
陈志雄;刘子江;祁建宏;刘永刚;郭媛;;高压下钙钛矿结构MgSiO_3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英文)[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
18 |
崔新林;祝文军;邓小良;李英骏;贺红亮;;冲击波压缩下含纳米孔洞单晶铁的结构相变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10期 |
19 |
王海龙;王秀喜;王宇;梁海弋;;非晶Ti_3Al合金的变形晶化机理的原子模拟[J];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
20 |
张睿;顾牡;刘小林;刘冰洁;;共掺杂效应对Y_2O_3∶Eu~(3+)和Gd_2O_3∶Eu~(3+)发光影响的理论研究[J];发光学报;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