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处理的监控时延自动化测试系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安全的需求不断提高,以视频监控为主导的安防企业获得了良好发展机遇。由于目前主流的编解码算法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旦编解码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就会造成视频的时延,在某些需要监控高速运动物体或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中,这样的延迟是不可接受的,因此监控的延迟是制约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公司对于监控时延的测试都是应用手工测试的方式,本文采用自动化测试技术与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解决了监控时延测试的自动化问题。
本文研究的监控时延自动化测试系统其本质是一款测试工具,运行在华为三康通信有限公司自动化测试平台上,提供对公司网络监控系统的监控时延自动化测试。本系统由系统控制、环境配置与图像采集、图像处理、结果生成四个模块构成。该系统结合了Matlab在算法的设计和调试方面、AutoHotKey在界面自动化方面、Python在自动化测试和兼容第三方包方面、VC/SWIG在接口转换方面的优势,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开发周期且使其更容易维护。
本文充分考虑到公司该特定环境下采集到的图片特征,对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了改进。在提高识别精度方面:1、应用几何纹理特征与颜色特征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目标区域的精定位;2、采用了垂直投影统计法定位目标区域左右边框和扫描跳变点法定位目标区域上下边框;3、改进了垂直投影统计法使得字符的分割具有更强的抗噪抗干扰能力。在提高运行速度方面:1、通过分解结构元素来提升形态学运算的速度;2、采用形态学运算与霍夫变换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图像倾斜度的检测速度。
|
|
|
|
1 |
崔澎;PXI:实现从技术推广到广泛应用的跳跃——第二届中国PXI技术和应用论坛[J];电子产品世界;2005年15期 |
2 |
顾嗣杨,施鹏飞;一种用于图像边缘检测的自适应指数滤波器[J];数据采集与处理;1993年02期 |
3 |
程存学,李锋;噪声图像滤波的树型滤波器[J];数据采集与处理;1993年03期 |
4 |
梁德群;阮文;;基于模型的线性组合目标跟踪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5年04期 |
5 |
;三维彩色图像处理系统[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6 |
魏晓丽,殷健;物体形状位置图像处理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0年09期 |
7 |
杨明,宋雪峰,王宏,张钹;面向智能交通系统的图像处理[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09期 |
8 |
胡茂海,陶纯堪,卞松龄,高万荣,杨晓春;VC++环境下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的成像实现[J];应用光学;2001年01期 |
9 |
何志彪;张新访;童敏;王同洋;周济;朱光喜;;基于IC卡的图像模糊增强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1年10期 |
10 |
林阿岚;;17英寸图像美工专用传统显示器 Acer P791[J];电子测试;2001年05期 |
11 |
林松涛,范成博,张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数码图像的滤波处理[J];计算机应用;2003年02期 |
12 |
郭晓锋,刘文田;基于图像处理的羽毛自动分拣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03期 |
13 |
杨福增,王宏斌,杨青,王峥;小波变换在果品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学报;2005年05期 |
14 |
徐建强,李小平;一种改进的细化算法在车牌识别系统中的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5年07期 |
15 |
余立功,王强,陈纯;多尺度模板匹配算法[J];工程图学学报;2005年03期 |
16 |
朱立新,王平安,夏德深;形态学结构元的二次分解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07期 |
17 |
刘祚时,张长彬;集控式足球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科技广场;2005年05期 |
18 |
李霞,冀海峰,黄志尧,李海青;气液两相流ERT系统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2期 |
19 |
成金勇,范延滨,宋洁,潘振宽;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及像素结构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20 |
施丽莲,蔡晋辉,周泽魁;基于图像处理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