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热协调的电网潮流计算及最优潮流研究
【摘要】:输电线路长期处于户外恶劣条件下工作,其输送容量受线路最大运行温度限制。传统电力系统分析利用静态或动态热定值作为载流量计算依据,无法考虑线路温度动态变化过程对电网潮流的影响,限制了线路输电能力。而电热协调理论以导线电阻为纽带,将导线热平衡方程与电网潮流方程耦合计算,直接以线路温度约束表征输电能力,从而能有效利用线路温升的热惯性过程,深入挖掘线路输送能力,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工程价值。为此,本文对基于电热协调理论的电网潮流计算与动态最优潮流展开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架空输电导线在实际运行中的热交换过程及热平衡方程,分析了热平衡方程中各散热、吸热项计算模型及其参数项的简化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输电线路载流量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环境气象因素中日照强度、环境温度、风速及风向对载流量的影响。上述研究获得了输电线路的电热耦合特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随后研究了基于电热协调理论的电网潮流计算模型。结合电力系统常见的两种扰动情况(负荷跳变和线路断开)进行了实例分析。针对负荷跳变算例,重点研究了欧拉法、改进欧拉法及龙格库塔法等时间离散算法在不同时长下对潮流计算精度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步长取值为0.5min时,不同算法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且具有较高精度,但随着时长增加,各算法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其中,龙格库塔法误差增加最小,而欧拉法误差增加最大。因此在模型计算中,选择时长较小时可用采用计算量较小的欧拉法;时长较大时,则可视精度要求和计算规模选用改进欧拉法和龙格库塔法。该研究结论可为电热协调潮流计算模型的时间离散算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最后,研究了基于电热协调的动态最优潮流模型原理及其求解所需的原对偶内点优化算法。以系统发电费用最小为目标,结合实例仿真验证了电热协调对于电网潮流优化控制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将电热协调理论引入至以电网切负荷最小为目标的最优潮流模型中,并对负荷跳变和线路断开两种扰动情况进行了算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型相比,电热协调模型能够有效地减少系统切负荷量,避免不必要的切负荷操作,提高电网供电能力。
|
|
|
|
1 |
;“基于运行模式的最优潮流结构选择”通过鉴定[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2 |
李志民,李卫星,王永建;基于熵理论的最优潮流代理约束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1期 |
3 |
袁贵川,王建全;考虑了动态约束和稳定约束的最优潮流[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年03期 |
4 |
黄玉;;基于改进原对偶对数障碍法的最优潮流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4期 |
5 |
胡泽春;王锡凡;;考虑负荷概率分布的随机最优潮流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6期 |
6 |
刘晓东;;常见最优潮流算法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
7 |
付敏;毛晨峰;杨永旺;;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算法综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3期 |
8 |
张粒子,杨以涵;求最优潮流的网流参量法(英文)[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
9 |
薛忠;赵晋泉;罗卫华;赵军;;含离散和连续混合决策变量最优潮流求解方法综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4年04期 |
10 |
任奇;用最优潮流法解决运城电网无功补偿问题的研究[J];山西电力;2002年06期 |
11 |
袁智强,侯志俭;优化算法与最优潮流[J];华东电力;2002年02期 |
12 |
程新功,厉吉文,曹立霞,刘雪连;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的分布式并行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24期 |
13 |
刘盛松,蒋传文,侯志俭;基于最优潮流的最大传输能力计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
14 |
蔡广林,韦化;基于非线性互补方法的内点最优潮流算法[J];电网技术;2005年21期 |
15 |
赵瑞林;最优潮流在市场环境下的计算分析[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6 |
陈明杰;电力市场环境下的最优潮流[J];华北电力技术;2005年05期 |
17 |
彭永供;邱剑瑜;熊玉辉;;浅谈最优潮流的计算——以江西省最优潮流的计算为例[J];江西能源;2006年04期 |
18 |
罗中良;李先祥;方清城;;含阀点效应最优潮流问题的改进原始蚁群算法解[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19 |
成海滨;沈茂亚;;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算法研究综述[J];电气应用;2006年11期 |
20 |
蒯圣宇;王承民;;基于拉格朗日函数鞍点理论的剃度最优潮流算法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
|
|
|
|
1 |
郭振兴;彭显刚;;随机最优潮流综述[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2 |
王灿;卢锦玲;郑振华;;最优潮流的GAAA算法[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
3 |
范晓丹;郭金莲;赵洪山;;基于NRAL技术的外点最优潮流新算法[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
4 |
潘雄;周明;孔晓民;吴玥;;风电场相关性对节点电价影响的仿真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5 |
潘雄;周明;孔晓民;吴明;;风电场相关性对节点电价影响的仿真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