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图像特征抽取与分类方法研究
【摘要】:人脸识别一直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经久不衰的研究方向之一。人脸识别是一个典型的图像模式分析、理解与分类计算问题,它为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类脑科学等多学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具体问题,和这些学科相互促进发展。人脸识别不易干扰被测者的正常工作,具有很高的友好性。尤其当前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突出,它具有实施简易且可隐蔽进行的独特优势,在身份识别、智能检索、安全监控以及金融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特征抽取和分类是模式识别领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抽取模式中的有效特征或关键特征是提高识别率的一种途径,特征抽取方法主要包括特征生成、特征选择和维数约减。在基于图像的对象识别领域,特别是在人脸图像识别中,由于原始的样本图像数目较少而维数相当高,如何提取关键特征进行维数约简与识别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难点与热点问题。分类方法设计是在未知样本分布形式的前提之下,如何利用训练样本追求最佳效果的分类效果。围绕人脸识别,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面向特征生成,提出两种局部Gabor纹理模式特征描述子方法用于人脸识别。(2)面向特征提取,利用协同表示分类,提出了一系列协同表示特征提取方法:协同表示分析(CRA)的特征提取方法、对称协同主成分分析(SCRA)方法、协同表示重构特征提取方法和非线性核协同表示分析方法(KCRC)方法。(3)面向分类,给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均值表示的分类方法(LMRC)及其核化版本,LMRC利用局部近邻均值组建字典稀疏线性重构测试样本。(4)面向遮挡和光照变化的鲁棒人脸识别,基于矩阵回归,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块矩阵回归(PMR)方法及其多尺度融合版本。
|
|
|
|
1 |
万嘉若,章明;教学模式的特征抽取与自动分类[J];信息与控制;1985年01期 |
2 |
徐雷,阎平凡;时间序列特征抽取的一种新方法[J];信息与控制;1986年04期 |
3 |
梅村;胡玉华;;脑电波的预处理和时域特征抽取[J];北京邮电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
4 |
周春光;味觉信号的特征抽取[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4年02期 |
5 |
范燕,吴小俊,惠长坤,刘同明;人脸图象特征抽取和识别的一种混合方法研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6 |
张学如,袁石夫,赵世杰,陈历学,李淳飞;多重不变图象特征抽取器[J];应用激光;1995年02期 |
7 |
蒋宗礼;徐学可;李帅;;文本分类中基于词条聚合的特征抽取[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
8 |
刘永芹;刘永俊;常晋义;;彩色人脸鉴别特征抽取及识别[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
9 |
杨茂龙;王远方;孙权森;夏德深;;偏最小二乘改进算法与特征抽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01期 |
10 |
罗夏峰;明曙军;刘永俊;;彩色人脸图像鉴别特征抽取综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11 |
肇祺;地震剖面层状构造的特征抽取和描述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
12 |
阎平凡;任意范数熵与特征抽取[J];信息与控制;1988年01期 |
13 |
程永清;庄永明;杨静宇;;基于矩阵相似度的图象特征抽取和识别[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2年11期 |
14 |
秦进,陈笑蓉,汪维家,陆汝占;文本分类中的特征抽取[J];计算机应用;2003年02期 |
15 |
金忠,李士进,杨静宇;人脸图象的校准与特征抽取[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0年07期 |
16 |
杨健,杨静宇,王正群,郭丽;一种组合特征抽取的新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2年06期 |
17 |
董秀成;高炉传感器信息的特征抽取及数据处理技术[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1991年Z1期 |
18 |
吴波,吴功平,杨叔子,马元镐;柴油机喷油系统压力波形的特征抽取及描述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1992年01期 |
19 |
黄修武,杨静宇,郭跃飞;基于隶属度的人脸图像特征抽取和识别[J];电子学报;1998年05期 |
20 |
陈芬;苏新宁;;视频主对象特征抽取与分类挖掘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