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弹翼表面气动烧蚀现象的研究及其仿真数值计算
【摘要】:
本文以高超声速飞行的直角梯形弹翼为研究对象,对其表面的烧蚀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从一般形式的导热微分方程出发,逐步建立了弹翼内部温度分布和烧蚀的数学计算模型;与此同时,建立了弹翼表面的热流密度和压力分布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并编制了较为通用的仿真软件,用于模拟诸如由电热化学炮发射的高超声速穿甲弹弹翼前缘的瞬时热效应。由于这类弹丸在大气中高速飞行,并受到剧烈的气动加热及空气动力负荷的作用,因此,弹翼前缘部的生存能力就成为弹丸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仿真软件模拟了弹翼的瞬时烧蚀外形,并详细讨论了不同初速、不同翼形、不同气象条件及不同材料条件下的烧蚀特性。最后,初步分析了高超声速弹翼表面发生烧蚀后对其外弹道特性的影响。文中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计算结果对以后进行高超声速弹箭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
|
1 |
叶梦花;小展弦比弹翼和翼-身组合体大攻角气动特性的数值计算[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2年03期 |
2 |
李乐洲;某型导弹翼轴花键齿首齿机加工精度研究[J];上海航天;1996年02期 |
3 |
史金光,王中原,万广明;有攻角高超声速穿甲弹气动烧蚀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4 |
冯亚南,夏雪湔,刘日之;弹体头部形状与弹翼位置对弹翼涡破裂位置的影响[J];航空学报;1990年12期 |
5 |
李敬,武哲,李天;弹翼角反射器效应的雷达散射截面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6 |
吴小胜,黄晓鹏;一种弹翼颤振临界速度的快速计算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年03期 |
7 |
林蓉薇;;可自动展开的伸縮式双层蒙皮弹翼[J];飞航导弹;1984年09期 |
8 |
宋彦国,杨炳渊;应用结构动力学模型进行弹翼静强度计算[J];上海航天;2000年02期 |
9 |
范晓樯,李桦,李晓宇,田正雨;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三维流场的并行数值模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10 |
刘大响,金捷;21世纪世界航空动力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9期 |
11 |
刘彦臣;关世玺;李战芬;李迎飞;;弹翼部件巡航状态受力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3期 |
12 |
丛敏;高超声速导弹弹体的创新设计方案[J];飞航导弹;1999年11期 |
13 |
周军
,徐文;高超声速技术综述[J];飞航导弹;2003年04期 |
14 |
易彦,周凤岐;高超声速战术导弹的变质心矢量控制[J];中国科学G辑;2003年03期 |
15 |
袁化成,梁德旺;高超声速侧压式模型进气道不起动特性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16 |
朱大明;陈敏;唐海龙;张津;;高超声速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方案[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7 |
朱亮;姜长生;方炜;;空天飞行器六自由度数学建模研究[J];航天控制;2006年04期 |
18 |
周勇为;易仕和;程忠宇;;Φ200高超声速风洞调试和流场校测[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19 |
佟艳春;;德国正在研制Shefex-2高超声速试验飞行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0年03期 |
20 |
野舟;;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将向高超声速发展[J];战术导弹技术;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