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超声速弹翼表面气动烧蚀现象的研究及其仿真数值计算

史金光  
【摘要】: 本文以高超声速飞行的直角梯形弹翼为研究对象,对其表面的烧蚀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从一般形式的导热微分方程出发,逐步建立了弹翼内部温度分布和烧蚀的数学计算模型;与此同时,建立了弹翼表面的热流密度和压力分布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并编制了较为通用的仿真软件,用于模拟诸如由电热化学炮发射的高超声速穿甲弹弹翼前缘的瞬时热效应。由于这类弹丸在大气中高速飞行,并受到剧烈的气动加热及空气动力负荷的作用,因此,弹翼前缘部的生存能力就成为弹丸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仿真软件模拟了弹翼的瞬时烧蚀外形,并详细讨论了不同初速、不同翼形、不同气象条件及不同材料条件下的烧蚀特性。最后,初步分析了高超声速弹翼表面发生烧蚀后对其外弹道特性的影响。文中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计算结果对以后进行高超声速弹箭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叶梦花;小展弦比弹翼和翼-身组合体大攻角气动特性的数值计算[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2年03期
2 李乐洲;某型导弹翼轴花键齿首齿机加工精度研究[J];上海航天;1996年02期
3 史金光,王中原,万广明;有攻角高超声速穿甲弹气动烧蚀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冯亚南,夏雪湔,刘日之;弹体头部形状与弹翼位置对弹翼涡破裂位置的影响[J];航空学报;1990年12期
5 李敬,武哲,李天;弹翼角反射器效应的雷达散射截面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6 吴小胜,黄晓鹏;一种弹翼颤振临界速度的快速计算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年03期
7 林蓉薇;;可自动展开的伸縮式双层蒙皮弹翼[J];飞航导弹;1984年09期
8 宋彦国,杨炳渊;应用结构动力学模型进行弹翼静强度计算[J];上海航天;2000年02期
9 范晓樯,李桦,李晓宇,田正雨;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三维流场的并行数值模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刘大响,金捷;21世纪世界航空动力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9期
11 刘彦臣;关世玺;李战芬;李迎飞;;弹翼部件巡航状态受力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3期
12 丛敏;高超声速导弹弹体的创新设计方案[J];飞航导弹;1999年11期
13 周军 ,徐文;高超声速技术综述[J];飞航导弹;2003年04期
14 易彦,周凤岐;高超声速战术导弹的变质心矢量控制[J];中国科学G辑;2003年03期
15 袁化成,梁德旺;高超声速侧压式模型进气道不起动特性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6 朱大明;陈敏;唐海龙;张津;;高超声速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方案[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7 朱亮;姜长生;方炜;;空天飞行器六自由度数学建模研究[J];航天控制;2006年04期
18 周勇为;易仕和;程忠宇;;Φ200高超声速风洞调试和流场校测[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9 佟艳春;;德国正在研制Shefex-2高超声速试验飞行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0年03期
20 野舟;;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将向高超声速发展[J];战术导弹技术;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桂来;姜宗林;;零攻角NADTPS重构高超声速流场气动力/热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陈雪原;;FAULHABER直流伺服系统在弹翼张开控制中的应用[A];四届四次空气动力测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3 汤鸿峻;;展弦比对多片弹翼气动效应的影响[A];全国低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文集第一卷(2001年)[C];2001年
4 刘伟雄;白菡尘;;高超声速研究对地面设备能力的需求[A];高超声速前沿问题研讨班[C];2002年
5 朱辉玉;杨弼杰;孙泉华;樊菁;;飞行高度对高超声速模型飞行器气动性能影响的计算分析[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6 范晓樯;李桦;丁猛;;弹头外形再入表面热流工程计算[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艾邦成;马晖扬;;高超声速湍流热流数值模拟[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会议日程[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9 姜楠;;高超声速尖锥边界层流动稳定性的实验测量研究[A];中国科协第235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极端复杂测试环境下实验力学的挑战与应对[C];2011年
10 毛枚良;徐昆;邓小刚;陈坚强;;动能BGK方法在高超声速流动中的应用[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军;热化学非平衡流及其辐射现象的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范晓樯;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计算与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雷静;射流混合型高超声速低温喷管流动过程及设计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彭钧;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乘波布局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王学德;高超声速稀薄气流非结构网格DSMC及并行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王翼;高超声速进气道启动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陈小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机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凌浩;特定气氛中的脉冲激光烧蚀及其在薄膜制备上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李晓宇;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布局气动外形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程路;近空间飞行器鲁棒自适应协调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金光;高超声速弹翼表面气动烧蚀现象的研究及其仿真数值计算[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2 张羽;高超声速弹丸气动烧蚀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常中东;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气动性能分析与评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康亮;可变形翼的气动力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徐剑;高超声速外形减阻方案与数值模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李四新;高超声速稀薄过渡流气动热关联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7 吕丽丽;高超声速气动热工程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李晓宇;高超声速乘波构形初步设计与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9 赵俊波;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高超声速流场计算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苏大亮;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结构设计与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娇;美国防部发射高超声速试验飞行器[N];中国航空报;2010年
2 晓丽;美国研制新型高超声速无人机武器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3年
3 苏恩泽;空天新科技引领新变革[N];学习时报;2009年
4 张晋平;X-43A高超声速验证机预备2月进行飞行试验[N];中国航空报;2004年
5 黄志澄;挑战飞行极速[N];中国航天报;2004年
6 洪安 于杰 记者 于莘明;我国第一座高超声速数值风洞建成[N];科技日报;2007年
7 陈宇;“钻石背”:让炸弹飞得更远[N];中国国防报;2008年
8 丹丹;高超声速点燃美军激情[N];中国航空报;2011年
9 张洋;德国将试飞新的高超声速/极超声速试验飞行器[N];中国航空报;2011年
10 姜辉;会巡逻飞行的炮弹[N];中国国防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