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制备复合颗粒的研究
【摘要】:为了对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在自行设计组装的流化床反应器中,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了不同的复合颗粒。以四氯化钛(TiCl_4)为前驱体,制备了硅胶负载二氧化钛(TiO_2)复合颗粒,考察了反应时间对二氧化钛沉积量的影响,研究了复合颗粒在紫外光下对草酸的催化降解功能。用扫描电镜(SEM)和特征X射线能谱仪(EDS)对复合颗粒表面进行了表征,发现复合颗粒表面均匀性和均一性都比较好,二氧化钛颗粒分为微米级和纳米级两种。沉积量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存在最大值,复合颗粒的光催化性能良好。以钛酸丁酯(Ti(OC_4H_7)_4)和硅酸乙酯(Si(OC_2H_5)_4)为前驱体,分别制备了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包覆硅胶颗粒,SEM检测发现复合颗粒为成膜包覆,但存在包覆量较少的问题。以四氯化钛为前驱体对不同粒径的铝粉进行了包覆处理,考察了水和正丁醇(C_4H_7OH)对铝粉进行表面预处理对复合效果的影响,复合颗粒经SEM和EDS表征,结果发现铝粉表面实现了二氧化钛颗粒层包覆。经表面预处理的铝粉制备的复合颗粒,表面沉积的二氧化钛粒径变小,包覆层更加均匀。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Q02
|
|
|
|
1 |
李大成,周大利,刘恒,张萍,陈朝珍;超微粒子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J];四川有色金属;1999年01期 |
2 |
李大成,周大利,刘恒,张萍,陈朝珍;超微粒子的概念、性质及应用[J];四川有色金属;1999年03期 |
3 |
李大成,周大利,刘恒,陈朝珍,张萍;超微粉体的制备(五)[J];四川有色金属;2000年02期 |
4 |
邬建辉,张传福,吴琳琳,湛菁;草酸盐沉淀法在制备粉体材料中的应用[J];四川有色金属;2001年03期 |
5 |
赖雪飞,游贤贵,谢克难,黄学超,秦艳芳;金属包履型复合粉末的研究进展[J];四川有色金属;2005年03期 |
6 |
陈海群,朱俊武,杨绪杰,陆路德,汪信;微胶囊化红磷及其在阻燃工程塑料中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10期 |
7 |
欧育湘,吕连营,吴俊浩;原位插层聚合PA6/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10期 |
8 |
俞江华,王国全,王文一,陈建峰;纳米CaCO_3的表面特性对PP/S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11期 |
9 |
林丰盛;韩云龙;;脉冲对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J];安徽化工;2010年06期 |
10 |
焦真真;张求慧;李建章;揭淑俊;;芦竹苯酚液化工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
|
|
|
|
|
1 |
王建华;李星;徐世荣;;尼群地平-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
2 |
张路忠,胡双启,刘亚青;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微胶囊的方法[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3 |
伍沅;撞击流性质及其应用[J];化工进展;2001年11期 |
4 |
杨光,刘宗章,张敏华;超临界二氧化碳抗溶剂法在药物微胶囊化方面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5年09期 |
5 |
王亭杰,堤敦司,金涌;用石蜡-CO_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J];化工学报;2001年01期 |
6 |
朱自强,关怡新,姚善泾;超临界辅助雾化制备适于气溶胶给药的药物微粒[J];化工学报;2005年02期 |
7 |
肖建平,范崇政;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1年02期 |
8 |
贺文智,姜兆华,索全伶;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制备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03年01期 |
9 |
陈岚;张岩;李保国;伍贻文;华泽钊;刘哲鹏;陆伟跃;;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分散度法制备阿莫西林缓释微囊[J];化学工程;2006年01期 |
10 |
李宝芳,乞伟;RESS过程在微细颗粒包覆技术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