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半导体激光测距及应用研究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激光测距的四种方法,即脉冲激光测距法、相位测距法、三角测距法、反馈测距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相应的特点。接着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研究了脉冲半导体激光测距仪。
半导体激光测距仪包括带有分划板的瞄准望远系统;高功率窄脉宽脉冲激光器、驱动电源和激光发射系统;高灵敏度低噪声红外光电二极管、接收、放大电路和接收系统;信号处理、距离测定、模式处理、CPU芯片和LED显示:省电电源模块与逻辑电路控制的供电电源。
半导体激光测距仪的光学系统由望远瞄准系统、激光发射系统、激光接收系统和数据投影显示四大部分组成,并对以上系统做了详细的研究。
半导体激光测距仪电路系统主要包括发射系统、接收系统及时间测量单元。为了提高脉沖激光测距精度,要求激光发射脉沖宽度窄、能量高、测量脉冲的转换速率快、接收系统的带宽宽,同时提高飞行时间测量的精度。
在激光发射方面,使用专用的激光二极管和高性能驱动芯片产生高质量的光脉冲作为测距信号;在光信号接收方面,使用对特殊波长响应度极高的低噪声的雪崩二极管作为接收器件,利用高带宽放大芯片提取有用信号。对单片微机固有计数频率低,计数量化误差大和延时不固定等问题,利用TDC时间转换器精度高和微机控制功能强的优势提出了基于TDC的激光测距方案,该系统采用了时间数字转换芯片TDC-GP1有效地减小了电路规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适应性,缩短了开发周期。
|
|
|
|
1 |
I.A.Garagash;K.B.Aldamzharov;V.S.Peredero;张绍治;;运用激光测距获取地球物理介质应变过程的固有特征[J];世界地震译丛;1995年03期 |
2 |
舒嵘
,赵淑华
,薛永祺;激光测距-成像组合扫描仪多源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J];遥感学报;2002年02期 |
3 |
朱璇;周巍;王健;;辅助激光测距的共视法站间时间比对[J];测绘工程;2009年04期 |
4 |
李荣旺;李语强;;云南天文台的精密定轨系统[J];天文研究与技术;2010年04期 |
5 |
宋正方;大气中激光测距的几个问题[J];中国激光;1977年05期 |
6 |
冯初刚,朱元兰,张飞鹏;用lageos1和lageos2激光测距资料联合解地球定向参数[J];天文学报;2003年02期 |
7 |
张捍卫,吴斌,许厚泽;10~(-12)秒精度激光测距问题的理论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
8 |
陈千颂,赵大龙,杨成伟,潘志文,霍玉晶;自触发脉冲飞行时间激光测距技术研究[J];中国激光;2004年06期 |
9 |
宋增扬;解读珠峰新高程[J];地理教育;2005年06期 |
10 |
;我国首台激光测距天文望远镜日前安装成功[J];光机电信息;2009年03期 |
11 |
张文昭;汤锡生;李勰;高健;陈黎;;亚分米级精密定轨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12 |
福山;;激光测距扫描成像系统[J];激光与红外;1974年03期 |
13 |
李毓麟;对“用激光测距的弦长求定大地高”方法的商讨[J];测绘通报;1983年03期 |
14 |
宋正方,冯岳忠;激光测距中光程的随机起伏[J];量子电子学报;1986年03期 |
15 |
付伟;激光测距距离欺骗干扰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1997年01期 |
16 |
;南非光电公司推出LH-40人眼安全激光测距机[J];应用光学;1997年01期 |
17 |
金宁,汪伟,翁剑枫,张增耀;用于相位法激光测距的电路系统设计[J];光电子.激光;2001年08期 |
18 |
范虹;刘晓群;;数字同步解调测相的激光测距技术研究与仿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9 |
朱元兰;;中国SLR区域网定轨精度的分析[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8年00期 |
20 |
强锡富;孙晓明;;半导体激光器干涉测距进展[J];宇航计测技术;199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