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辅助沉积(IAD)真空镀膜技术研究
【摘要】:
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绝大多数红外光学元件必须镀制减反射膜来降低表面反射损失,高性能的红外减反射膜是红外光学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同时,由于使用环境恶劣,红外光学元件通常除了必须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外,还必须具有较好的耐环境能力。
在红外光谱区中经常使用高折射率基片,比如锗(n=4.0)等,由于光线在这些材料表面上的反射损耗特别严重,如果不镀减反射膜,红外光学元件是不能使用的(比如锗片如果不镀膜,其在8~12μm内只有46%的透过率)。红外锗晶体光学零件在8~12μm减反射膜的膜层强度差是当前国内外薄膜光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这是由于在红外波段中,实际可供使用的镀膜材料非常有限,最常用的红外镀膜材料如:ZnS、BaF_2、CaF_2及ZnSe等质地非常疏松且极易潮湿。
国内外过去一直采用传统的电子束蒸发技术在锗基片上镀制红外增透膜,但其膜层牢固度差,抗潮湿能力差,以致在恶劣环境中无法使用。本文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IAD)在红外锗晶体表面镀制8~12μm宽带增透膜制备工艺,实现了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红外膜层。
|
|
|
|
1 |
振德;;用于KCl的双层低吸收增透膜[J];激光与红外;1979年01期 |
2 |
张杏梅;双波段红外光纤增透膜的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0年02期 |
3 |
潘永强,朱昌,杭凌侠,宋俊杰;锗基底3~5μm和8~12μm双波段红外增透膜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4年05期 |
4 |
郭延龙;王淑云;袁孝;王小兵;卢常勇;刘洋;程勇;;金刚石膜及类金刚石膜的光学应用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8年07期 |
5 |
唐家钿,余菊仙,董先庆,王应中;高强度硫化锌增透膜的结构分析[J];红外技术;1985年04期 |
6 |
杨雄超,程开芳,苏星;淀积增透膜改善8元红外探测器的均匀性[J];激光与红外;1996年01期 |
7 |
振德;;用均匀混合介质膜作双层增透膜[J];激光与红外;1979年08期 |
8 |
王希权,魏民生;200W二氧化碳激光器[J];应用光学;1997年06期 |
9 |
戎瑞;;增透膜——科技小常识[J];激光与红外;1973年05期 |
10 |
I.Szafranek Broad;王尚铎;;1.06μm、可见或紫外用玻璃衬底宽双波段增透膜[J];激光与红外;1985年12期 |
11 |
戴中坚;;增透膜工艺在光器件上的应用研究[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85年03期 |
12 |
田正伦;特凸锗浸没透镜凸面增透膜的制备[J];红外技术;1995年03期 |
13 |
鲁乙喜,王健华,周丹;SLA端面增透膜设计的理论分析与计算[J];半导体光电;2000年02期 |
14 |
尚铎;;STK3、STK7和 STK8玻璃光学零件的增透保护膜[J];激光与红外;1985年04期 |
15 |
周树生,陈瑞洁;氧化碲单晶体和玻璃等的增透膜试验[J];压电与声光;1979年04期 |
16 |
李蓉芳;“ГОИ”全俄科学中心光学镀膜工作概况[J];光机电信息;1995年06期 |
17 |
套格套,初国强,宁永强,秦莉,孙艳芳,金珍花,晏长岭,刘云,王立军;大功率底发射VCSEL出光窗口增透膜的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4年06期 |
18 |
陈聂;张耀举;施华萍;;用双层增透膜提高半导体单光子发射器的收集效率[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19 |
杨集;冯士维;王承栋;张跃宗;李瑛;孙静莹;;InP/InGaAs PIN红外探测器增透膜的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6年08期 |
20 |
周菊;;3~14微米ZnSe基片的分束器和增透膜[J];激光与红外;1980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