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自由度并联机床的运动学分析及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并联机床又称并联结构机床、虚拟轴机床。并联机床是基于空间并联机构Stewart平台原理开发的,是并联机器人机构与机床结合的产物,是空间机构学、机械制造、控制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CAD/CAM技术高度结合的高科技产品。论文做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六自由度并联机床,首先在Matlab软件中建立其逆解数学模型,即定义其动坐标系和定坐标系,运动副的类型,动平台和和定平台等各个构件的空间位置。然后通过欧拉角坐标变换法求其数学模型,得到用于控制刀具运动轨迹的杆长变化函数。
在完成运动学逆解分析之后,在UG软件中建立其三维模型,并将模型导入ADAMS软件中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得到杆件的运动仿真曲线,通过与MATLAB求解获得的理论曲线相比较,结果是吻合的,从而验证了逆解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在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运动模块中建立逆解模型奠定了基础。
为实现对六自由度并联机床的运动控制,本文提出以EMC2(Enhanced Machine Controller,增强的机器控制器)开放式数控系统为平台建立并联机床的控制系统。本文运用求得的逆解模型,在EMC2中重新建立其运动学逆解模块,并用数控加工实例加以仿真验证,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从而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为本课题项目后续的样机制造及电机输出控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
|
|
|
1 |
梅江平,倪雁冰,王辉,王洋,孔德庆;并联机床数控平台建造[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2年01期 |
2 |
乌尼尔;基于运动分析平台的并联机床加工运动仿真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5年02期 |
3 |
汪劲松,黄田;并联机床——机床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机械工程;1999年10期 |
4 |
王洋,倪雁冰,黄田,张大卫;三平动并联机床开放式数控系统开发[J];机械设计;2001年09期 |
5 |
石勇,王知行,刘文涛,卓桂荣;并联机床工件位姿测量[J];机械设计;2003年07期 |
6 |
石宏,罗继曼,蔡光起,史家顺;并联机床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5年05期 |
7 |
冯宝奇;;LINKS 700 R并联机床在制造领域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9年04期 |
8 |
高铁红,陶媚,孙立新,王阳;一种两自由度并联机床平台机构及其运动学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01期 |
9 |
金振林,高峰;新型6-SPS并联机床局部承载能力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0年04期 |
10 |
顾锋,汪通悦,康志军,刘远伟;并联机床的研究与技术进展[J];机床与液压;2002年06期 |
11 |
卓桂荣,王知行,刘文涛;并联机床数控系统软件开发[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12期 |
12 |
王希民,胡明,蔡光起;3-PTT型水平滑块式三杆并联机床运动学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3年03期 |
13 |
冯民生,崔凤奎;并联机床——新一代数控机床[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5年02期 |
14 |
钟诗胜,杨晓钧,王知行;七轴并联机床加工汽轮机叶片技术及其工作空间干涉检查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年06期 |
15 |
盛忠起,姚群,蔡光起;并联机床研究[J];机械;2002年03期 |
16 |
陈辉,王知行,卓桂荣;七轴并联机床数控加工后置处理技术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3年01期 |
17 |
石勇,王知行,刘文涛,卓桂荣;并联机床工件位姿测量系统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3年03期 |
18 |
王立平
,汪劲松;机器人与机床的完美结合——新型并联机床[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Z1期 |
19 |
胡晓平,李兵,赵万生;基于3-PRS-PP的并联机床工作空间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年05期 |
20 |
李长河;盛卫卫;蔡光起;;并联机床发展现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7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