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开采底板破坏及高承压突水模式、前兆与防治
【摘要】:
在深部开采防治水实践中,煤层底板不同结构的隔水层和作用在隔水层的水压力是决定能否突水的一对基本矛盾,深入研究和认识不同结构底板隔水层的采动破坏规律、突水模式及前兆信息,对于有效防止突水事故的发生极为重要。
本论文以深部开采底板承压超过5MPa的特殊条件为研究对象,围绕复杂结构底板隔水层采动破坏及其诱发高承压突水这一核心问题,以大量突水资料为背景,分析了底板突水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水岩相互作用、时空分布及规律,总结了底板突水的两类基本模式,即完整型底板突水模式和断裂构造型底板突水模式;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及物理模拟等手段,揭示了深部开采条件下底板隔水层的采动破坏规律,即在底板承压超过5MPa条件下,工作面底板隔水层受超前应力破坏明显,深度一般在25m左右;在相同底板隔水层结构和开采条件下,随着水压的升高,底板破坏深度及范围不断增大;工作面底板不同位置的破坏范围具有差异性,从工作面正下方往采空区方向由“倒马鞍形”逐步过渡到“倒梯形”;利用高承压矿井突水模拟试验系统,设计并完成了单一结构、多层组合结构以及断裂结构底板隔水层条件的底板高承压突水模拟试验;揭示了不同底板结构模型突水的压力及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采动引起的底板压力及孔隙水压力呈周期性波动,与工作面推进距离有关;突水通道形成过程中,各参数均表现为较大幅度升高并剧烈波动;通道一旦形成并发生突水时,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均急剧下降,并稳定在某一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底板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信息是较为理想的底板突水监测预报信息源;以典型底板隔水层条件为基础,建立了深部高承压厚隔水层条件下安全开采评价方法以及薄隔水层条件下“底板富水性探查-注浆改造-物探钻探验证-安全开采评价-回采”的决策及实践范例;发现了豫中矿区寒武系石灰岩上段20~30m层段岩溶不发育,具有良好的隔水性,分析了该层段隔水性的地质成因,将寒武系石灰岩上段岩溶不发育段作为隔水层考虑,并成功应用于马陵山井田井巷工程布置,实现了-350m上车场进入寒武系石灰岩上段垂深55.5m,合计320m长度巷道的安全施工并投入使用2年。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深部高承压水上安全开采以及矿井突水的监测与临突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
|
|
1 |
孟凡写;赵兰春;;祁东煤矿3_222工作面突水注浆治理技术[J];煤炭技术;2007年12期 |
2 |
肖宾;刘苏芬;;管道型底板承压突水点封堵技术[J];山东煤炭科技;2007年06期 |
3 |
皇晓东,代群力;构造对恩口煤矿矿井水的控制研究及矿井水防治对策[J];湘潭工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4 |
孙力;;封堵突水点的技术措施及工程效果[J];煤矿开采;1997年03期 |
5 |
张锡之;矿井突水检测仪及其现场试验[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0年03期 |
6 |
郭启文,乔留军;大断面煤巷遇陷落柱突水的快速治理技术[J];中州煤炭;2005年04期 |
7 |
张慧娟;;济源煤矿任庄井副(斜)井突水点注浆堵水工程[J];山西建筑;2006年18期 |
8 |
林军;毕桂林;陈敏红;王亮;;安庆长青煤矿-248水平运输巷地面注浆堵水技术[J];地下水;2007年03期 |
9 |
翟二安;李松营;张森;曹焕举;刘林波;仝建设;刘正绍;;动水条件下特松软煤层大型突水的封堵技术[J];中国煤炭;2008年08期 |
10 |
王大永;孙云飞;王工;;百善煤矿8采区煤层底板砂岩富水性探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年03期 |
11 |
管恩太;;煤矿井下突水点快速封堵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05年12期 |
12 |
马金录;;半煤岩掘进工作面突水点注浆封堵技术[J];煤炭科技;2011年02期 |
13 |
方玉先;煤矿深部断层带堵截地下水获得成功[J];中州煤炭;1984年01期 |
14 |
亓宏兵,李成国,别立珍,刘光成;金庄煤矿“6.20”特大突水经过及治理措施[J];山东煤炭科技;2005年03期 |
15 |
李建伟;;用阻水塞治理断层奥灰水的技术实践[J];煤炭科技;2006年04期 |
16 |
伦申平;陈国胜;;回收煤柱时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初探[J];中州煤炭;2008年04期 |
17 |
王国际,代光林,刘蕴祥,张胜利,邓文兴;对陈四楼矿井井下突水点注浆封堵的必要性分析[J];煤矿设计;1999年06期 |
18 |
陈忠胜,张景钟;徐州义安矿-500m进风巷突水水源分析[J];江苏煤炭;1997年02期 |
19 |
刘宝增;;注浆封堵突水点[J];煤炭科学技术;1981年02期 |
20 |
周笑绿,孙亚军;东滩煤矿3煤顶板水害预测[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