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环境下液化气储罐热响应动力过程的研究
【摘要】:液化气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是液化气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事故一旦发生将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储罐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受到火灾的作用造成储罐压力升高。对液化气储罐在火灾作用下的热响应行为的研究,可以为液化气储罐事故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作为研究工作的基础,本文进行了液化石油气和油品基础物性数据的计算研究。针对液化石油气和油品多组份的特点,给出了单组份热力学参数和传递参数的计算关系式,并根据混合规则给出了混合物的计算关系式。对于液化石油气体,分别按液体和气体计算其相关参数。此外,对液化石油气在高压下的过热极限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液体的RK立方型状态方程,通过求极值点的方法,计算其在高压力下的过热极限。
对液化石油气储罐进行了火灾和爆炸实验研究。设计并建立了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和爆炸研究的实验装置。并用实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火灾和爆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火灾作用下储罐内液化石油气温度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分层加快了储罐内的压力升高速度,具有明显的增压效应。储罐的热响应受到火灾类型、储罐型式、充装水平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储罐内的液相在火灾作用下可以处于过冷或过热状态。储罐压力随时间的响应关系可以用三次多项式拟合。
对液化气储罐的火灾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采用非预混燃烧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对燃烧的产物组份和温度场进行模拟,采用离散传播辐射(DTRM)模型和k-ε紊流模型对流场和辐射进行模拟。分别对无风和有风条件下的池火灾以及喷射火焰作用于卧式储罐、立式储罐和球罐时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并对储罐表面的热辐射和总热流密度进行了模拟和计算。
建立了液化气储罐热响应的物理和数学模型。研究中,液化气体储罐热响应的物理模型的建立没有采用近似性假设和简化,因而模型更精确。液化气体液相和气相热响应数学模型的建立,模型考虑了液相中气泡的产生和运动对液相和气相热响应的影响。
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在火灾作用下的热响应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模拟结
|
|
|
|
1 |
田宏,王旭,高永庭;多孔填充材料的防火防爆机理及应用[J];工业安全与防尘;2000年04期 |
2 |
孙东亮;蒋军成;张明广;;池火灾情况下可燃液体储罐孔洞泄漏量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7期 |
3 |
弋明涛;尹华杰;;池火与喷射火联合作用下液化气储罐的热及力学响应规律研究进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2期 |
4 |
陈志平;低压液化气体储罐的设计压力和装量系数[J];石油化工设备;1996年03期 |
5 |
邢志祥,蒋军成;火灾环境下液化石油气储罐响应规律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设备;2004年01期 |
6 |
李胜军;蔡教民;魏慧卿;冯华;;二甲醚储罐的安全风险及运行管理[J];化肥设计;2011年03期 |
7 |
刘茂,陈红盛,师立晨,薄文广,刘广辉;装置内罐区池火灾后果的定量评价[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2年01期 |
8 |
李丽霞,张礼敬,孟亦飞,涂善东;池火灾热辐射下的最小安全距离[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
9 |
董振龙;液化石油气储罐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石油化工设备;1989年06期 |
10 |
;台塑计划两年完成宁波乙烯储罐建设[J];金山油化纤;2005年02期 |
11 |
徐立;胡平;;一种用于液化石油气体气相色谱分析的U型增压进样装置[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年01期 |
12 |
王丽珍;;大型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制造[J];通用机械;2010年10期 |
13 |
安志雄;利用液化气体的水力压裂法控制煤层性质和状态[J];煤矿安全;1990年07期 |
14 |
卢成原,孟凡丽;考虑群桩效应的桩基储罐地震振动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15 |
汤晓林;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灭火系统设计特点[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1996年04期 |
16 |
TomBarletta!美;地面储罐阴极保护新方法[J];天然气与石油;1997年03期 |
17 |
蒋维根,马祖健;50000m~3低温常压液化石油气储罐安全技术分析[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1999年06期 |
18 |
;用磷化氢液化气体作为熏蒸剂防治储粮虫害[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年06期 |
19 |
刘扬,赵洪激,董家梅;常压储罐系统可靠性研究[J];石油学报;2002年05期 |
20 |
高春梅,李清,邵震宇;液化天然气储存及应用技术[J];城市燃气;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