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冬氨酸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摘要】: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PASP)是近几年来在全球销量日增的绿色化学品,它是一种带有羧酸侧链、可完全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的聚氨基酸。国外文献广泛报道了聚天冬氨酸作为阻垢剂,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锅炉及油气田水处理;作为降粘剂,用于钻井液处理;作为肥料增效剂,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近年来,国内对聚天冬氨酸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阻垢方面,而其它领域几乎未曾涉及。本文旨在对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动力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ASP与其应用领域之关系,在国内首次开展了聚天冬氨酸在降粘、肥料增效、高吸水树脂制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本文对二类合成聚天冬氨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一类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另一类以马来酸酐及其衍生物为原料。以马来酸酐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聚天冬氨酸,具有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的优势,但所得聚合产品的分子量较低;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在有或无催化剂存在下,热缩合成聚天冬氨酸,工艺简单,反应过程除生成少量水蒸汽外,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得到产品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_w在1000-140000范围内。对于用作阻垢和肥料增效剂的聚天冬氨酸,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无催化、反应温度200℃~240℃,反应时间3~4h;用于降粘和高吸水树脂制备的聚天冬氨酸,所需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可采用天冬氨酸与磷酸的质量比为5:1,180℃,真空度0.088MPa条件下进行缩聚反应,用线性方程M_w=-7082+10110t,根据所需聚天冬的M_w来确定反应时间,实现可控反应。
本文研究了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的逐步聚合反应。在前人对该类线型缩聚反应研究基础上,分别对200℃、220℃、240℃、250℃、260℃,无催化情况下,进行动力学参数测定,得到相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3.339×10~(-5)、4.124×10~(-5)、6.643×10~(-4)、1.231×10~(-3)、2.603×10~(-3)[kg~2/(mol~2·min)],反应活化能为168.9kJ/mol,频率因子为2.032×10~(13)kg~2/(mol~2·min)。反应机理和实验数据表明,在本文研究范围内,无催化的缩聚反应属于三级反应,生成聚合物聚合度的平方与天冬氨酸初始浓度的平方和反应时间成正比。
本文的研究表明,聚天冬氨酸是对CaCO_3垢、CaSO_4垢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绿色阻垢剂。文中采用静态阻垢评定法对聚天冬的阻垢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常用的阻垢剂聚马来酸、聚丙烯酸等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聚天冬氨酸相对分子质量的高低对阻垢性能有显著影响。相对分子质量为4700的聚天冬氨酸阻CaCO_3垢性能最好,优于聚马来酸和聚丙烯酸。当聚天冬氨酸加入量为4mg/L时,
|
|
|
|
1 |
高玉华;刘振法;闫美芳;李海花;李娜;;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J];化工进展;2009年S2期 |
2 |
汪家铭;;聚天冬氨酸生产应用与发展前景[J];化工管理;2009年12期 |
3 |
强文学;张丽华;郭燕鸿;张晶;程劲松;;聚天冬氨酸合成及性能研究[J];化工中间体;2012年07期 |
4 |
吴飞;;聚天冬氨酸生产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2年11期 |
5 |
余定华;曹辉;黄和;;聚天冬氨酸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13年02期 |
6 |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应用研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7 |
刘振法,吴运娟,寇建朝,田彩莉,张彦河,郭茹辉;环保型阻垢剂聚天冬氨酸的研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8 |
雷武,徐瑾,夏明珠,宋文煜,王风云;聚天冬氨酸的合成[J];应用化学;2003年04期 |
9 |
冷一欣,韶晖,欧阳平凯;绿色化学品聚天冬氨酸的合成与应用进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0 |
董雪玲,熊蓉春;聚天冬氨酸合成中的水解反应实验研究[J];应用化工;2004年06期 |
11 |
赵瑜,程树军;聚天冬氨酸的合成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年04期 |
12 |
赵海;荆国林;王晓玉;;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在油田的应用[J];天津化工;2006年05期 |
13 |
董平;李晓琳;齐泮仑;;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应用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年Z1期 |
14 |
李风亭;张冰如;李璐;何永智;;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7年07期 |
15 |
闫美芳;刘振法;张利辉;高玉华;;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阻垢分散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07年S2期 |
16 |
张玉玲;黄君礼;程志辉;陶虎春;于晓英;;聚天冬氨酸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性能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17 |
孙莺;吴若峰;黄晋原;肖志松;;用不同方法制备聚天冬氨酸的比较[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8年01期 |
18 |
赵彦生;宋鸿梅;刘永梅;郭疆;;水体系下羟化聚天冬氨酸合成工艺的研究[J];现代化工;2008年06期 |
19 |
李进勇;敖永波;曾德芳;;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08年07期 |
20 |
赵军;郭艳玲;;两亲性接枝聚天冬氨酸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