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管设计及稳定性研究
【摘要】:
臭氧发生管的稳定性是臭氧发生器研制的关键性技术,本文就高效变频臭氧发生器
发生管从其原理、设计上做了一个总体的分析,通过实际研制对如何提高发生管的臭氧
产量、浓度、产率等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说明,从逆变高压电源、介电体、冷却系统等
几个方面介绍提高臭氧发生器稳定性的设计方法,讨论了臭氧发生器的发展方向。重点
对臭氧发生管气体放电形式和介电体的选用在理论上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设计了以
有机高分子材料聚碳酸酯为介电材料的臭氧发生管,并对其耐电晕老化进行了试验研
究,给出了电老化寿命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以聚碳酸酯材料为介电体的臭氧发生管技术性能良好。以空气为气
源时,单管臭氧产量36.3g/h,臭氧浓度29.0g/Nm3,臭氧产率178.0g/(m2·h),电耗
17.5kw·h/kgO3。该型臭氧发生管电老化寿命达到8000h,则工作电压不大于6695V,
可以通过提高工作频率增大电晕功率,提高单管臭氧产生量。
【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TQ052
|
|
|
|
1 |
饶国瑛,南爱玲,杜振霞;聚碳酸酯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2 |
李复生;臭氧发生器的高频高压脉冲电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3 |
马虹斌,邱毓昌;高压臭氧发生器的研究与发展[J];电工电能新技术;1995年04期 |
4 |
魏旭,刘虹,解之凤,吴维韩,李汉忠,龚琬如;提高臭氧发生器放电室效率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1998年02期 |
5 |
张家宁;高效臭氧发生器的研究与改进[J];电力电子技术;1997年02期 |
6 |
戴建国;综述:无声放电臭氧发生器的研究进展[J];电子器件;1997年03期 |
7 |
李朝敏,张振满,侯惠奇;介质阻隔放电合成臭氧的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8 |
葛自良,吴於人;工业臭氧发生器的技术改进[J];高电压技术;1999年03期 |
9 |
李尔宁,刘延冰,李正瀛;气体放电理论几个问题的探讨[J];高电压技术;1997年02期 |
10 |
葛自良;放电等离子体臭氧发生技术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1997年04期 |
|
|
|
|
|
1 |
杨丽君;单片机产品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2 |
张芝涛,鲜于泽,白敏冬,许波;强电离放电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3 |
魏旭,刘虹,解之凤,吴维韩,李汉忠,龚琬如;提高臭氧发生器放电室效率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1998年02期 |
4 |
黄耀峰;;电气设备内部干扰的抑制[J];电源技术应用;2001年08期 |
5 |
张雪君;单片机温度模糊控制系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9年Z1期 |
6 |
饶钢,李雄飞;新型高层供水臭氧净化设备[J];工程建设与设计;1999年01期 |
7 |
依成武;陆从相;解幸幸;吴春笃;冷秋颖;;等离子体资源化模拟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6年07期 |
8 |
曾薇,彭永臻,王淑莹,高景峰,李探微;以溶解氧浓度作为SBR法模糊控制参数[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4期 |
9 |
孙怠,刘国红;地下水中有机微污染物去除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8年01期 |
10 |
李建华,钟达,梅刚华,安绍峰;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年04期 |
|
|
|
|
|
1 |
阎圣刚,高占先,周科衍;制备介电体薄膜用MOCVD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1994年09期 |
2 |
周洪庆,刘敏,杨南如,凌志达;微波复合介质制备及性能测试研究[J];功能材料;1997年01期 |
3 |
李光耀,高峰,王春娟,赵丽丽,田长生;多层片式LC滤波器中间层复合材料的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06期 |
4 |
王飞,朱天宇,姚河清,肖红;臭氧发生管的设计及其稳定性研究[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2年01期 |
5 |
陈立虎;朱天宇;李永梅;;基于DBD的臭氧发生管设计方法[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7年04期 |
6 |
李永梅;朱天宇;王振绪;;管式臭氧发生元件的分类与特性分析[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6年01期 |
7 |
周洪庆,刘敏,杨南如,凌志达;微波介质复介电系数测试理论及方法[J];硅酸盐通报;1997年06期 |
8 |
Г.С.Бер■ер;И.Н.Левцн;陈雨田;;在液体介电体电容器场中分离钽精矿的实验室试验[J];国外金属矿选矿;1965年05期 |
9 |
全宏声;电磁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前景[J];材料工程;1992年05期 |
10 |
闵乃本;介电体超晶格与微结构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1994年05期 |
|